預先控場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培訓師應該考慮講什么內容會引導學員進入什么狀態。在后文“培訓師授課計劃書”中,設有一欄“學員情緒”,其目的就是讓培訓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預測講到某一部分內容、采取某種授課方法,學員會產生的情緒反應。
2018-08-28 閱讀全文>>交叉調動,指的是培訓師可以堅持前后左右交叉關注的方式
2018-08-28 閱讀全文>>1.主動控場發現學員的異常課堂行為,如打盹、走神、竊竊私語等,培訓師應該立刻進行正向引導。所謂“正向引導”,即用“理想狀態的學員行為”引導“不理想狀態的學員行為”。
2018-08-28 閱讀全文>>說到課堂互動,有人認為就是在課堂上做幾個活動活躍氣氛。這樣的理解是狹隘的,也是不準確的。真正的課堂互動,是培訓師通過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員的身體、情緒和思維,促使其全方位參與到教學中。互動的主動權掌握在培訓師手里,而不是在學員手里,所以當互動效果不好時,決不能將責任推到學員身上。
2018-08-28 閱讀全文>>不忽悠,不煽動,要互動
2018-08-28 閱讀全文>>課程結束后,培訓師最好能夠給學員提供具體的使用建議,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我一般會給學員一份行動指南,其中包括練習流程、常見問題解決建議等,作為學員實踐的參考。
2018-08-28 閱讀全文>>重復是學習之母!在培訓的結尾對重要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不僅可以加深學員對課程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還可以“溫故而知新”。
2018-08-28 閱讀全文>>近因效應是指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于中間部分項目的現象。
2018-08-28 閱讀全文>>從2006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要外出學習世界上最優秀、最經典的企業管理和企業培訓類課程,如蓋伊·黑爾先生的《領導者之劍》、斯蒂芬·柯維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肯·布蘭佳先生的《情境領導II》等,但讓我印象最深的課程結尾卻來自一個我已經忘記了培訓師姓名的課程——《培訓成果轉化》。
2018-08-28 閱讀全文>>人的一切行為動機可以大致概括為兩個:一個是尋找快樂,另一個是規避痛苦。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和培訓長期以來讓人們感受到的多是痛苦,少數組織的成員甚至到了談教育和培訓即“色變”的地步。
2018-08-28 閱讀全文>>人的一切行為動機可以大致概括為兩個:一個是尋找快樂,另一個是規避痛苦。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和培訓長期以來讓人們感受到的多是痛苦,少數組織的成員甚至到了談教育和培訓即“色變”的地步。
2018-08-28 閱讀全文>>與學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之后,培訓師要立刻告知學員
2018-08-28 閱讀全文>>簡單介紹自己,讓學員產生基本的信任信任的關系可以讓學員產生愿意聽下去的愿望
2018-08-28 閱讀全文>>培訓師與學員之間建立平等、信任與親和的關系
2018-08-28 閱讀全文>>幫助學員之間建立平等、融洽與合作的關系
2018-08-28 閱讀全文>>26909條 上一頁 1..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179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