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要外出學習世界上最優秀、最經典的企業管理和企業培訓類課程,如蓋伊·黑爾先生的《領導者之劍》、斯蒂芬·柯維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肯·布蘭佳先生的《情境領導II》等,但讓我印象最深的課程結尾卻來自一個我已經忘記了培訓師姓名的課程——《培訓成果轉化》。
2018-08-28 閱讀全文>>人的一切行為動機可以大致概括為兩個:一個是尋找快樂,另一個是規避痛苦。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和培訓長期以來讓人們感受到的多是痛苦,少數組織的成員甚至到了談教育和培訓即“色變”的地步。
2018-08-28 閱讀全文>>人的一切行為動機可以大致概括為兩個:一個是尋找快樂,另一個是規避痛苦。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和培訓長期以來讓人們感受到的多是痛苦,少數組織的成員甚至到了談教育和培訓即“色變”的地步。
2018-08-28 閱讀全文>>與學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之后,培訓師要立刻告知學員
2018-08-28 閱讀全文>>簡單介紹自己,讓學員產生基本的信任信任的關系可以讓學員產生愿意聽下去的愿望
2018-08-28 閱讀全文>>培訓師與學員之間建立平等、信任與親和的關系
2018-08-28 閱讀全文>>幫助學員之間建立平等、融洽與合作的關系
2018-08-28 閱讀全文>>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個前天晚上剛認識的女孩子,他們說了幾句話后就分手告別了。
2018-08-28 閱讀全文>>在給培訓師培訓的課堂上,我經常問學員: “在你聽過的所有課程中,哪一次的開場讓您印象深刻?這個開場中,老師做了哪些事情或講了哪些內容?”答案五花八門:
2018-08-28 閱讀全文>>B富翁(小弟)講故事的精髓在于“演”,而不是“講”!我在講《兩個吝嗇的富翁》的故事時,會現場扮演四個角色,使用豐富的肢體動作,運用不同的語音、語調,加上各種象聲詞等。通過我的現場表演,讓學員猶如身臨其境,取得了極佳的效果。但我剛開始當培訓師時,因為自身靦腆或未能深諳此道——“演”故事,只是用描述......
2018-08-28 閱讀全文>>對于自己看到的故事,我喜歡在一張紙上寫上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及其目標,然后用箭頭表示他們的關系、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所用的工具、方法、最終的結局等。這樣很容易記住,也很容易理解故事。
2018-08-28 閱讀全文>>此外,故事有很多,但卻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同一個故事,用在同一個培訓主題中,不一定能取得同樣理想的效果,因為培訓對象不同。
2018-08-28 閱讀全文>>記得一次公開課結束后,一個學員問我: “百功老師,我昨天晚上回家后將您昨天課堂上講的幾個故事都講了一遍,但總感覺不如您講得生動。”
2018-08-28 閱讀全文>>1.套用名言架構 我常說“己之所欲,勿強施于人”就是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語言架構。這里運用了一個重要的心理現象:成年人往往以“舊知”理解“新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舊知”,“己之所欲,勿強施于人”是“新知”,因此這種“新舊知識”的關聯更易理解和記憶。
2018-08-28 閱讀全文>>手勢:是否積極向上?是否與語言表達一致?是否適合自己的身材?
2018-08-28 閱讀全文>>2060條 上一頁 1.. 27 28 29 30 31 ..13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