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務架構設計完畢后,編寫正式的《業務架構設計報告》,經架構評審小組評審后
2018-08-02
-
設計業務管理視圖,也就是展現業務域及業務職能所相關的業務流程/子流程及其關系
2018-08-02
-
在架構設計時,先設計業務價值鏈總圖,展現由各業務域(工程建筑、房地產、特許經營、工業制造、物資物流、礦產資源、金融信托保險及其它孵化的新興產業業務域以及人財物等支撐管理類業務)按照各價值鏈關系組成的業務域組合
2018-08-02
-
在綜合評價階段就下發《業務架構現狀調研表》,分析形成關鍵業務能力列表,并根據收集上來的資料編寫《業務架構現狀分析報告》,評審后發布。
2018-08-02
-
該階段需要明確業務架構設計的范圍、工作計劃、分工,編寫《工作計劃表》,經評審確定后啟動后續工作
2018-08-02
-
業務架構設計將分為四個階段:啟動階段、現狀梳理階段、架構設計階段和結果交付階段
2018-08-02
-
業務架構設計過程整體分為業務架構設計準備、現狀梳理、架構設計三項工作內容。
2018-08-01
-
(1)從目標角度:業務歸屬分工明確,避免業務需求重復提出與重復建設;掌握了解業務部門當前的信息化需求,促進信息化后續建設有的放矢;促進業務流程銜接不暢等問題的解決。
2018-08-01
-
在綜合評價的輸出基礎上,通過描繪和交付統一多層(易懂,共同接受)的架構視圖,清晰的呈現給集團領導、信息化部門、業務部門一個有機互聯的信息化架構框架,并通過治理架構以及架構遷移方案及建設路標,指導后續系統的建設、需求的管理、設備的使用等實施行為。
2018-08-01
-
在“十二五”規劃回頭看、系統后評估、典型單位調研、對標分析的工作成果和分析基礎上,編制《信息化綜合評價咨詢報告》,站在全局高度總結典型經驗、統籌核心問題、化解主要矛盾,尋找各個層面問題和困局的內在聯系,系統性地闡釋解決方案,并清晰地指明解決方案在總體架構設計中......
2018-08-01
-
根據對標分析結果,采用適用的分析方法對關鍵因素、關鍵問題進行比對研究,客觀分析與標桿企業的差距,在此基礎上形成《信息化對標分析報告》并評審發布。
2018-08-01
-
通過戰略對標框架、專業對標框架、層次分析法、兩兩比較法、調研訪談、資料分析等方法和工具,開展對標分析,確保對標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
2018-08-01
-
結合擬對標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已經確定的對標內容,開展現場訪談。如下為本次對標調研訪談示例。
2018-08-01
-
結合擬對標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已經確定的對標內容,開展現場訪談。如下為本次對標調研訪談示例。
2018-08-01
-
TOGAF是美國The Open Group組織推出的架構框架(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它提出了企業架構一詞,是對整個企業的商業戰略、業務體系、信息支持而言的。它的理念其實更多來自于IT-業務戰略一致性匹配模型。
2018-07-31
-
聯合項目組在就對標分析的目標、對標內容、對標指標和交付成果達成一致的基礎上,提出對標工作方案
2018-07-31
-
根據IT對標分析模型及和先進企業的信息化數據,經過模型的運算與分析,確定本次對標分析的結果
2018-07-31
-
IT創新能力代表企業是否可以通過IT創新實現業務的優化
2018-07-31
-
IT執行力:主要包括基礎設施、信息、集成、實施與交付、IT治理等5個維度
2018-07-31
-
根據對本項目目標、對標分析交付成果的要求,提出明晰的對標分析目標、交付成果內容的書面建議稿,交付聯合項目組共同討論并確定。通過討論使參與各方與有關人員能統一理解、形成共識,并指導對標分析后續工作展開。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