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內部的一些問題很容易因為難度大、部門跨度大、一直沒人愿意站出來主導解決等各種原因而被淡化,時間一長甚至得出“本該如此,無法優化”的定論。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應如何處理呢?必要時可人為營造急迫度。當然,這不是弄虛作假,而是把問題的嚴重度以及后果更準確地展現出來,最好還是交由流程所有者定奪。
案例 有些優化需求需要人為營造急迫度
A公司是國內知名的辦公用品銷售商,隨著本行業特點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通過互聯網下訂單的比例越來越高。而在一次流程審計時,我們發現該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客戶界面不友好的問題。比如因為電子商務平臺設計考慮太多內部管理需求,導致退單率達35%,而且客戶(特別是新客戶)下單根本無法獨立完成,全部需要與公司助理進行電話溝通。
發現此問題后,我們與各部門都做了溝通,結果發現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人解決,所以現在大家已經不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考慮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對客戶滿意度的影響,另外公司的戰略已經明確提出要加大電子商務在業務模式中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決定人為營造此優化需求的急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