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戴明所提出的質量檢驗原則更多是針對產品的,但其管理思想完全適用于流程檢查。然而,流程檢查的成本與如果不安排流程檢查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的損失的評估存在一定的困難,但這并不會影響這一原則的應用,其關鍵在于對質量檢驗原則背后管理思想的把握。在做制度檢查的時候,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
(1)決定對某個流程開展流程檢查的時候,一定要強化檢查投資回報的概念,不能夠帶來適度投資回報的檢查是不需要的。為此,在做檢查的時候要有成本意識,要多想一下本次檢查是否值得去做?時刻要回答一個問題:通過流程檢查給公司帶來了什么收益?時刻提醒自己:流程檢查是否過度?是否在浪費公司的資源?
(2)在設計公司流程檢查方案的時候,要根據質量檢驗原則確定流程檢查的精細度、頻次及抽樣方法,控制流程檢查的成本。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需要安排檢查,抓住關鍵的流程就好了;不是流程中的所有環節都需要檢查,抓住關鍵的少數就可以了;不同流程的檢查頻次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高頻次的,有的是低頻次的;不同流程的抽樣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大樣本量的,有的是小樣本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