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不同的文化導致不同的流程設計思路
有位好友與我們交流如何簡化審批流。正好我們有過這方面成功的經歷, 于是我們便把經驗與方法告訴他。其實我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要求每個審批環節說清楚他們各自審批的目的、審批的控制點及審批的規則(什么情況下通過,什么情況下拒絕)。在完成這個步驟之后,一般會出現兩種典型的可以簡化的情況:一種是多個崗位在審批同一個控制點,大家的審批目的是一樣的,可以理解為重復的檢查;一種是審批人說不清楚審批的價值。按照我們公司的文化,不能夠證明有用的工作是可以不做的,大家都認同這個價值觀,另外有利于公司整體利益的方案是跨部門共同遵守的選擇。為此我們很快就能夠應用這個方法將流程簡化。
然而,我們這位朋友把同樣的方法應用到他們公司,卻無論如何也推不動。原因何在?他們公司不具備這樣的文化,他們認為不能證明是無用的工作就應當繼續保留。他們的組織架構等級觀念森嚴,下屬的工作上級就應當要知道,要參與審批。所以簡化的活動流職責無法落實,最后還得接受冗余與低效的審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