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成體系的數據質量監控、考核體系,制訂數據質量提升規劃由于數據質量管理工作涉及銀行的前臺、中臺甚至后臺,既涉及總行部門,也與支行的柜員、客戶經理有緊密聯系。僅僅有操作手冊、業務制度還不能保證數據質量,必須建立多層次的數據質量監控、考核體系。比如,董事會應該將數據質量納入內部審計工作范圍,把數據質量作為評價經營層績效的重要方面;銀行績效考核部門應該將數據質量納入部門、機構的績效考核中;歸口管理部門應該通過日常監管和例行檢查,對相關部門和支行的數據質量管理工作進行監測和評價;支行則應將數據質量考核納入本支行的考核方案。只有對數據質量開展有效監測,將其納入績效考核方案,所有制度才有可能得到執行,數據質量才有可能得到持續提升。各商業銀行要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爭得發展先機,必然要將提升數據質量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由于受到各行信息系統建設的歷程、路徑各不相同,數據標準化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制度建設和管理體制千差萬別等條件的約束,提升數據質量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各行需要通過全面評估本行的數據質量,根據不同數據對本行業務的不同影響,制定系統的提升數據質量規劃,分步驟地解決數據質量問題。比如,對于螢要客戶重要標識的唯一性問題,可能需要盡快予以解決;對于客戶信息完整性問題,可能要考慮業務規模、管理模式逐步予以解決;對于標準化問題,需要按“新系統新要求,老系統分步走”的模式予以解決。總之,數據質量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不懈努力,需要通過有目標、有秩序的規劃,逐步使銀行內的海量數據變成經營決策的基礎,變成貢獻銀行利潤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