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樹立“數據是資產”的理念,構建數據質量管理工作的組織體系在傳統的銀行經營管理中,對貸款、投資、同業拆放等營利性資產比較重視,后來逐漸對品牌、軟件等無形資產較為重視,部分銀行對抵債資產、自用及非自用不動產也非常重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也是資產”的理念日益得到銀行的認可。從現在的發展方向來看,“客戶黏性”已經成為影響銀行經營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有的客戶只在某家銀行有一筆存款或貸款,而沒有其他業務,銀行就無法獲得其他經營信息,無從對其風險度、經營偏好進行分析,也無法持續開展新業務、增加中間業務等活動。銀行的持續經營和發展,需要的是大量有“黏性”的客戶,有“黏性”的客戶才是銀行忠實的客戶,才是可以為銀行帶來持續收入和持續合作的客戶。要提高客戶的“黏性”,就要為客戶創造價值,與客戶同步成長。由于競爭的加劇,銀行和客戶的互動關系正朝著“給客戶帶來價值——客戶黏性增加——產生大量交易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決策——有針對性地研發產品——進一步提升客戶價值”的邏輯關系發展。數據質量管理工作的專業性強、涉及面廣,與行內所有的業務部門都有關系,與風險管理、營運、計劃財務等綜合管理部門以及信息技術等部門也密切相關。要做好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必須建立歸口管理明確、分工細致、團結合作的組織體系。目前,有的銀行成立了專門的管理信息部,或由信息中心牽頭,相關部門配合,有的銀行則由計劃財務部或信息技術部牽頭,其他部門配合。無論是哪種模式,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是做好數據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