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培課堂】網絡安全無小事,近一年已至人均損失133元
網絡安全在很多人眼中,無非就是會讓電腦卡機,運行不通暢,被強行下載一些軟件等等。但實際上,很多時候,網絡安全帶來的往往是真金白銀的損失。權威資料顯示,近一年來網絡安全事件 致網民人均損失133元。
中國互聯網協會23日發布的《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從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間,我國網民因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76%的網民曾遇到過“冒充銀行、互聯網公司、電視臺等進行中獎詐騙的網站”;37%的網民因收到各類網絡詐騙而遭受經濟損失;54%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
近一年來,我國網民因垃圾、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為人均133元,同比增加9元,其中9%的網民經濟損失在1000元以上。
網民信息泄露嚴重 企業數據采集行為準則正報批
針對如何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中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7日在北京透露,信息數據采集的“行為準則”正在報批過程中。 中國網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網上活動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網民信息泄露嚴重 企業數據采集行為準則正批
針對如何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中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7日在北京透露,信息數據采集的“行為準則”正在報批過程中。 中國網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嚴重。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網上活動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個人信息可公開購買54%網民認為泄露嚴重
23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網絡個人信息泄露呈現多樣化特點,有些信息甚至可以通過網絡公開購買、查詢、下載等方式獲取。報告稱,72%的網民認為“網民的個人身份信息”泄露情況最為嚴重,包括網民姓名、手機號、電子郵件、學歷、住址、身份證號等信息。
過去一年我國網民因網絡安全事件造成經濟損失達915億元
報告顯示,54%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近一年來,我國網民因垃圾、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為人均133元,同比增加9元,因此而消耗的時間人均達3.6小時。其中,9%的網民經濟損失在1000元以上。
一年來網絡安全事件我國網民損失915億
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介紹,2016年上半年以來,我國網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郵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條、騷擾電話21.3個,其中騷擾電話是網民最為反感的騷擾來源 報告顯示,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近一年來,我國網民因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為人均133元,同比增加9元,因此而消耗的時間人均達3.6小時。其中,9%的網民經濟損失在。
調查:近1年因個人信息泄露等致網民損失805億
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應在完善網絡立法的基礎上堅持依法治網,用法治思維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我國應制定綜合性立法,明確規定網絡與信息安全的基線,為部門、地方的立法和政策的制定、調整和完善提供法律依據 2015年,網絡安全成為國家重中之重。
中科院副院長:截至去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介紹,過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已經深度嵌入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新引擎。 李培林說,過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10.1個百分點,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成為帶動網民。
這些數字再一次展現了目前網絡安全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中培偉業《信息安全技術與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O27001認證)》培訓專家袁老師認為,要想改變互聯網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除了像中培偉業這樣的培訓機構為IT從業人員進行信息安全進行培訓之外,全民的信息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才是真正解解決網絡安全尤其是網絡安全帶來的經濟損失問題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