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一
蘋果公司副總裁羅恩·約翰森走馬上任,成為零售商杰西潘尼(J.C. Penney)的CEO,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其中一項戰略創新就是取消了優惠券和折扣專區,引入品牌專賣店,并用先進的支付技術取代了店內所有收銀員和收銀機。
但僅17個月后,杰西潘尼銷售下滑、虧損嚴重,約翰森為此丟了工作,公司也恢復了原來的經營模式。
如果杰西潘尼在推行戰略創新時,能夠像科學家一樣,充分進行試驗,公司或許能及時發現顧客并不喜歡他們要做的改變。
2 ▏案例二
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就將“戰略實驗”視為一個核心流程,使該公司的創新能力呈幾何級增強。
其方法就是“邊測試邊學習”(test-and-learn),Capital One首先將客戶群分為數百組,針對不同組的客戶,營銷不同價格的產品,從而測試不同客群對不同產品的接受度(興趣度)、NPV(用戶貢獻的凈現值)、壞賬率等指標,然后根據實際指標來調整產品策略、營銷策略、風控策略。
好戰略在一開始更可能帶來相反的一面,盈利下降、運營效率指標下降,甚至虧損,這樣就會遭到很多經理人的反對。
戰略規劃的5部法,任何企業都脫離不了,否則會交不少學費!
3 ▏案例三——騰訊的微信和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真正的好戰略有時候是“自下而上”涌現出來的,作為企業家,有時候你是戰略“總設計師”,有時候你更要做好“總許可師”。正如鄧小平,他“許可”了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制,“許可”了年廣久的傻子瓜子,同時他也“設計”出了深圳特區。
如果一個企業始終堅持“事前規劃的戰略”,放棄了根據外部環境和競爭態勢的變化進行快速調整和學習,這將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失敗。
4 ▏案例四——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的《建系統》
前幾年有兩本小薄書在企業界流行,一本是《誰動了我的奶酪》,讓人們認識到奶酪隨時消失,戰略要不斷調整。第二本是《把信送給加西亞》,告訴人們接受了任務啥也別問,讓你去送信連地址也別問,保證送到才是好樣的,有執行力。
這兩本小書都起了好的作用,但也有負面作用。其實戰略與執行兩者不能完全分開。
5 ▏小結
企業的戰略往往無跡可循,無標桿可追隨得出。戰略是對未來的預見與選擇,是對未來成長的時空布局。在互聯互通的智能VUCA時代(vuca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企業的戰略往往無跡可循,無標桿可追隨得出。企業創新的方向進入無人區,戰略的選擇往往是方向性的、探索性的,甚至是試錯性的,而不是來自預先精確的計算與戰略規劃。
正如任正非所言,“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度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在VUCA時代,戰略制訂和戰略執行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涇渭分明。在戰略執行的過程中充滿了無數的“戰略再制訂”、戰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讓我們想一想著名軍事戰略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的警告:成功的戰略不可能有公式可套;沒有什么計劃在遭遇敵人后還有用。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曾經強調,新業務從“播種”到“結果”通常要經過五到七年的時間。
面對遠處的未知迷霧,人很難擺脫短視的襲擾。生活中我們推崇“活在當下”的理念,但是在戰略中,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放下當下”。戰略需要犧牲當下。好的當下運營數據經常讓你的企業進入到舒適圈,貽誤好的戰略時機,甚至遮蔽你的遠見!
▌幾個基本理念
如今中國的變換日新月異,甚至可以移步換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當你開始關注變化的本質,而不是變換的結果。你就會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其中的那股規律波。
1 ▏中國人正在由外求變成內求
外求即就求關系、求渠道、求資源、求人脈,求機會,內求即坦誠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激發起興趣、熱情、希望、理想,當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
2 ▏中國人的財富形式先后經歷的四個階段
未來的財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趨于虛擬和抽象,只是一個數字。即:你擁有多少財富,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花這些錢,而是代表你有支配這些錢的權力,財富多少意味著調動資源的大小。究其本質,是整個社會越來越共享化、公開化、公共化。
3 ▏新的社會架構講究的是“規則”而不是“關系”
中國社會的傳統關系網被不斷撕裂,以價值分配為關系、新的鏈接正在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進行價值傳輸。新的社會架構講究的是“規則”而不是“關系”。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
4 ▏中國將越來越細分
行業將越來越垂直、協作越來越完善。因此傳統的木桶原理不再成立,以前我們總在彌補自己短板,因為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綜合水平,是今后我們將不斷延展自己長處,因為你的長處決定了你的水平。你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一方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其它人跟你協作,這叫長板原理。
5 ▏中國廣告業態的進化論
傳統廣告總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響人,比如央視的招投標。后來的互聯網廣告開始依靠技術實現精準投放,比如按區域、按收入、按時段投放。再后來社交媒體的崛起使好的廣告能自發傳播,而未來最好的廣告一定產品本身,最好的產品也一定具備廣告效應。
6 ▏中國經濟結構進化論
從“按計劃生產、按計劃消費”,到“按市場生產,按利潤分配”,再到“按消費生產,按價值分配”,未來中國一定會“按需求生產,按需求分配”,滿足人的一切需求,這就是共產主義。
7 ▏中國電子商務進化論
PC互聯網解決了信息對稱,移動互聯網解決了效率對接,未來的物聯網需要解決萬物互聯:數據自由共享、價值按需分配。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搭建一個底層建筑,使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標。無論是找客戶、找戀人還是找伙伴。
8 ▏中國當下的企業分為三個等級
今后企業的出路唯有升級成平臺,平臺化的本質就是給創造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