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聚焦國企
十九大報告提出,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代表團熱議國企改革
十九大期間,代表團分批次面向媒體開放。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是首批開放的代表團之一。18日下午,代表們齊聚北京人民大會堂臺灣廳,熱議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少記者到場旁聽。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央企在過去五年改革進程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未來的改革發展中,還會發生什么新變化?
近半央企入世界500強
Q1:央企在過去五年改革進程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
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
誕生了一批重大的科技創新成果。總書記的報告中講到了六項,“天宮”“蛟龍”“天眼”,還有“悟空”“墨子”、大飛機,六個大的科研項目都是我們中央企業主要承擔的。
今天我們在座的企業中,比如中國中車,中國中車經過聯合重組以后,技術已經達到了和世界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領跑的水平。大約在世界上擁有軌道交通的國家中,我們已經進入了大約80%。應該說,進入了世界的高端市場。
Q2:未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中,兼并重組又該怎樣推進?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
今后的重組要采取市場化的手段進行。
我們期望多重組、少破產,我們期望改革的過程中,能使得我們廣大的員工有獲得感,然后多轉崗、少下崗,多分流、少下崗,使得廣大員工在改革過程中也能享受到改革的紅利,今后我們還要把對職工的影響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來考慮。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是央企過去五年間努力的方向。
央企的四大變化
實力更強:資產總額達53萬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全面推進。央企資產總額已經超過53萬億元,五年將近翻一番;五年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4萬億元,和上一個五年相比,增幅超過30%。不僅如此,央企在許多重點領域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
結構更優:國企改革進退轉三部曲。結構更加優化是(國企改革的)另一大突出亮點。過去五年間,央企改革發展的腳步可以總結為“有進有退更有轉”。進,是指促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和優勢企業集中。退,則是大力化解過剩產能、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堅決處置“僵尸”企業。轉,指的是更加注重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貢獻更大:增加值占全國GDP8.2%。第三方面的變化是貢獻更大。央企為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去年央企創造的增加值約占全國GDP的8.2%。
黨的領導力度更強。第四方面的變化是黨的領導大大加強。
中國加入WTO近十年來,走出國門,開放合作,塑造品牌,這讓國企開始經歷世界舞臺的殘酷檢驗。面對真正的市場競爭,一系列問題和病癥開始涌現,國企必須增強實力、樹立品牌、提升管理。
央企股份制改革的各種推進措施盡管不是效率型的,但這個方向基本上是堅定的。很顯然,股份制有利于企業以市場和商品化交易為導向,開展日常的經營活動,有助于其適應競爭、提升能力、降低依賴和提升動力。
市場化的有效性,必然會涉及到從以行政命令和計劃經濟為主題的經營模式,到市場化交易、規模化運作、多元化業務協同模式的轉型。這更加強調企業面向市場公平競爭的業務開拓能力提升,面向客戶群體的服務能力提升,面向持續增長的經營能力提升,面向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風險分析能力提升等。
進而,企業的經營模式固然會慢慢轉向一般性管理學科的公司化運作機制。企業會一邊提倡創新融合、服務市場、多元投資,一邊提出守住主業、規模發展、降本增效!
在日漸明晰的國企改制的道路上,信息化領域也自然要掌握歷史發展規律,認可和學習一般性企業的經營科學,與企業共同進步,既要客觀認知改革過程中的風險,又要主動地發揮科技創新的助力作用。
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離不開兩化融合的助推作用
1中國的世界級標準
十九大重點肯定了以航天、軍工、能源建設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這些領域的科技成就已然在世界的舞臺上成績斐然,不單單證實了我國綜合實力的強大,更是在特定領域開創并定義了中國的世界級標準。
2國家電網領先信息化改革
來源:視覺中國
在這些企業的發展進程中,信息技術對我國龍頭性企業乃至產業科技創新,起著引領支撐的作用。拿國家電網來說,圍繞我國傳統電力主干線,發展三集五大、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和產融服務創新。一系列措施推進鏗鏘有力、井然有序,這正是企業強調兩化融合、跟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成就。先進企業的諸多行動和成效,證實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強國、創新中國”理念的正確性!
而先進企業成功背后的付出與執著,值得未來諸多社會化群體學習與借鑒。先進企業的兩化融合策略和目標制定方法,是該企業的業務與科技服務領域的工作者有效溝通、共同探索的成功實踐;面向企業結構優化、供給側改革措施的推進,也是企業經營者的開明進取和員工齊心協力的成果;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多元業務協同的舉措,更是各級管理層和專業領域針對發展價值觀一致的行動體現。這些環節,處處呈現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應用與落實場景,更是優秀企業管理者把握時代發展脈搏,認清形勢、創新開拓、與時俱進的帶動性效果展示。
3企業管理者應身先力行
十九大后,如何做好央企科技創新與信息化發展,企業管理者首先應承擔思想意識提升和具體行動落實的責任。企業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干們走兩化融合、走創新發展的道路,必然要迫使自己展開思路、主動學習,切實從科學發展價值觀上,建立起企業自上而下的創新文化。既要把兩化融合做扎實,更要把企業的管理信息化做扎實,讓企業切實的積累和自己的信息資產,更進一步地推動企業的高效化、科學化、智慧化運營!并以此為基礎,去承接未來大國地位所需要的先進性作用,去樹立中國企業的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引領型地位。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