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提到TOGAF-ADM 大家的焦點通常會關注三個A上:BA-Business ArchitectureISA-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Data Architecture,application Architecture)TA-Technology Architecture但是從ADM圖上我們分析一下,它的核心是RM(Requirement Management),同時所有節點(除了Preliminary)都與RM具有雙向箭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以需求管理的角度來理解并運作EA方法,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此,中培的謝老師借鑒BPM的BPA和IBM的CBM方法,結合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組件化設計、設計模式)、DDD(領域驅動設計)等方法重新構建了一套EA業務架構模型,用來指導EA業務架構的實踐。并在某些業務域的實踐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限于篇幅和某些信息比較敏感,部分涉及實際業務內容的圖片進行了處理,只能看清輪廓。因此這里只從方法角度來講解,關鍵是思路。本分分層五個部分:1、不同上下文的業務架構2、TOGAF ADM 與需求管理3、EA業務架構框架的設計思路4、從業務流程分析到業務組件的識別與定義5、利用EA業務架構框架的實踐案例--領域應用規劃簡介一、不同上下文的業務架構:業務架構在不同上下文中具有不同的含義,本文關注的是企業架構上下文中的業務架構。二、TOGAF ADM 和需求管理提到TOGAF-ADM 大家的焦點通常會關注三個A上:BA-Business ArchitectureISA-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Data Architecture,application Architecture)TA-Technology Architecture但是從ADM圖上我們分析一下,它的核心是RM(Requirement Management),同時所有節點(除了Preliminary)都與RM具有雙向箭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轉換中心,以需求管理的角度來理解并運作EA方法,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謝老師將TOGAF的ADM放平【并用中文術語描述】,并將需求分解為兩類:業務需求、系統需求,從而形成下面的簡圖。【注意“預備”階段沒有放在下圖中】方法集合中有兩塊:1、面向業務需求管理&企業架構部分--本文講述2、面向系統需求管理&軟件架構部分---不再本文講述借助這張簡圖,我們重新按照需求工程的角度來對運用架構方法對需求進行管理。限于篇幅只用BA和ISA(AA/DA)來做一個介紹。三、EA業務架構框架的設計思路EA的業務架構的有三個主要目標:在理解整體業務需求之后,將業務需求進行結構化,從而形成良好可管理的結構,從而為ADM后續的階段提供支持。同時在EA業務架構階段建立IT應用系統與業務功能的關系,形成整體性的管理。讓應用系統的規劃和開發能夠承接下去。很多公司中業務域不一定有業務架構模型,或者有也不一定比較適合作為信息系統架構的輸入,因此需要構建一個適合信息系統架構的需求結構,從而比較容易轉換為系統設計的輸入。我們來看一下,業務域業務架構的常用方法:BPM流派的業務流程架構(BPA、ARIS)、IBM-CBM。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其實這兩種方法有很多相通部分,IBM-CBM方法也是從BPM推導過來的。只不過國內運用IBM-CBM方法的產出通常只有一張CBM地圖,通常沒有業務組件的下一個層級的具體描述。銀行業的CBM是質量最好的,這得益于IBM在銀行業大量的項目實踐。其他行業也有,但是效果就不如銀行業的CBM了。那么如何達成EA的業務架構的有三個主要目標呢? 謝老師借鑒BPM的BPA和IBM的CBM方法,結合組件/SOA的設計方法和DDD-領域驅動設計的方法重新構建了一套EA業務架構模型,用來指導EA業務架構的實踐。目前在一個業務域的實踐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注意謝老師借用了組件化設計思想,但業務組件地圖沒有采用IBM CBM的橫縱的分類框架,而是采用BPM經常采用的分類【管理、執行、賦能(將“支持”改為賦能)】謝老師的整個設計思想來自與下圖,這個模型是謝老師提及次數最多的一個模型。主要策略:1、將要處理業務組織作為一個系統來設計。將業務組織、合作伙伴、客戶看做一個SoS【System of System】2、利用BPM的流程分析方法【端到端流程/價值流、業務場景等】去識別需要哪些業務組件。--這樣將整體的業務需求歸納到業務組件里,形成整體的需求管理。注意:--這里端到端流/價值流的分析,目的是從組織的對外創造價值(提供產品/服務給客戶)的過程中識別所需的資源,從而作為業務組件分類的一個重要輸入。--從目標管理來看,端到端流程/價值流的分析非常重要,它為組織提供了目標管理的依據,或者說這是組織作為整體存在的價值所在。--但是端到端流/價值流分析得到的業務功能僅僅占組織全部業務功能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業務功能不直接參與端到端流程/價值流。--通過識別業務組件,我們將要處理的業務組件的業務功能全部歸納到業務組件里。--從面向服務的角度來看業務組件提供的業務功能為價值流提供服務。 -- 分析中有兩個重要部分:業務功能、業務信息---是信息系統需求的最重要內容。3、定義業務組件結構,重點是關注將哪些業務功能和業務信息歸納到業務組件中去;同時將組織元素和應用系統元素關聯到業務組件。-----解決IT系統與業務的關聯分析。4、業務組件的業務功能繼續分解則得到低階的業務流程,這級的業務流程活動通常與系統開發用例識別有非常緊密的關系;----從中導出系統功能需求。5、業務組件的業務信息的定義和數據項的定義,則是系統數據模型的重要需求輸入。---從中導出系統數據需求。數據治理項目、主數據項目都可以從這個獲得重要輸入,或者說已經為數據類型項目提供了高階主題域設計。EA業務架構模型EA業務組件結構【這個結構其實是ARIS房式結構的變種】四、從業務流程分析到業務組件的識別與定義這部分是整個EA業務架構部分最難的部分。難點在于:因為這里需要很強的業務領域的知識,充分理解業務的實際運作。同時由于是對整個業務域進行設計,因此需要相關理論知識的補充,比如管理學、組織設計、運營管理、行業實踐方面的知識將有助于設計出比較好的架構。這些多為MBA課程或者為行業協會知識。謝老師把他在三個領域(市場、研發、供應鏈)的實踐過程做了一個歸納供大家參考。我們可以按照TOGAF中企業連續體的方法來進行。要點有三個部分:1、、充分學習研究并理解業務的運作,并轉化為高階流程分析框架從而指導EA業務架構的設計。比如,APQC、SCOR、ITIL、汽車研發的VDP流程框架等。這類框架不是直接拿過來用的,很多是供設計參考的。首先學習這類流程框架時,你要讀懂它的結構,或者說它是如何設計的,細節反倒不是重點。舉個例子,比如整車廠物流運作,我們首先需要理解整個計劃的層級以及關聯關系,從可以構造一個整體的流程分析框架,獲得整體的信息流要點。2、利用分析模式來進行設計。針對對不同的業務特點謝老師整理幾個流程分析模式,指導實踐的業務建模工作。這兩年謝老師整理和設計了6個流程分析模型,比如:面向客戶服務型流程的分析模式、面向計劃驅動型流程分析模式等等。從實踐來看,通過流程分析模式的運用,可以避免在沉浸在大量細節上分析的時間,而且可以獲得較好的分析結果。3、多維度分析并能夠貫通五、利用EA業務架構框架的實踐案例--領域應用規劃簡介最后通過一個我們實踐的一個案例,簡介一下如何運用上述方法對一個業務域進行IT 應用系統規劃。1、通過業務分析構建業務組件---業務組件地圖模型展示2、識別和定義業務組件中的細節內容:業務功能、業務信息、信息服務、應用及數據的整體關聯性---業務組件模型從而管理整體的業務功能需求和業務信息需求,這兩部分最終派生出系統功能需求和數據需求。注意,應用規劃只需第三層的業務功能和業務信息,以及整體的價值流及流程場景的分析作為輸入就可以了。第四層的業務流程不需要在此展開。一個組件示例:3、將領域的所有業務信息進行整體管理---業務信息地圖模型展示這部分可以作為數據治理項目、主數據項目、數據倉庫項目的重要輸入。【不在本文闡述】4、通過分析每個業務組件的所需的應用,結合技術架構的來確定最終的應用規劃。----應用系統藍圖5、根據業務的戰略優先級、組織能力、組織資源的投入進行實施和遷移規劃。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