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生命周期數據對象(生命周期數據對象)代表注釋或模擬由IT提供的一個方面的服務的數據(記錄、信息等等)。中培偉業《企業信息化審計與治理管控(IT4IT)》培訓講師郭老師指出,數據對象可以采用數字或者實體形式,并且由結構化的、半結構化的或者非結構化的數據組成。我們的服務生命周期數據對象定義根據上下文與OMG的效應定義相結合。在UML中,OMG被這樣定義:
“信息的實體塊規格,通過軟件開發過程,或者系統的開發和操作,被使用或者產生。輸出文件包括模型文件、資源文件、腳本和二進制可執行文件,數據庫系統中的表單,可交付開發,或者字處理文檔,郵件信息。”
數據對象的例子包括事件記錄、培訓視頻、需求文檔、項目計劃等。這些類型的數據對象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在某種程度上對服務提供支持。有一些“特定”的數據對象,代表了所提供服務的抽象或者特定視圖。例如,系統圖,服務目錄入口,或者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其對于不同的角色模型在服務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提供了一個服務的“視圖”。這些特定的數據對象及其之間的關系形成了一個“基礎”,與所有需要的信息結合在一起,來提供和管理服務,因此,他們被稱為服務模型基礎數據對象(基礎數據對象)。
IT4IT的功能主要集中在鑒別那些在服務生命周期內起“關鍵”作用的數據對象。換句話說,IT4IT專門關注的數據對象,其強制確保服務運營上以及/或者財務上端對端的可追溯性。也存在其他數據對象可以基于IT功能,來促進各種各樣的需求或者活動(例如,公司特定的處理過程),但是這些被認為是次要的或者輔助的,并且在IT4IT規定的控制范圍之外。
正如功能組件一樣,IT4IT針對數據對象同時采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符號,使其同時能夠被架構師和非架構師所理解。在等級1的模型中,非正式符號描述數據對象用圓圈來進行表達。黑色被用來標識一個主要的數據對象,而紫色則被用來標識一個基礎的數據對象。在ArchiMate語言中使用“數據對象”類型來對數據對象進行正式建模。
服務生命周期數據對象符號
在模型中對于概念表述的文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雙重編碼理論,同時使用文本和圖形,相比只使用兩者之一,可以更有效地傳遞信息。而且,IT4IT嘗試在架構層(例如,業務,數據和實施層面)間則盡量避免使用可能會產生沖突的文本。等級1介紹了用于數據對象的命名約定,其根源于眾所周知的IT架構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