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是畢業9年的社會人,在大學計算機專業知識也很一般,所以基本上專業知識這塊我都還給老師了,在備戰考試的那段時間說實話很辛苦,一邊帶娃還要一邊學習,沒辦法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必須努力提升自己。我的決心就是認定目標就要做到,工作那幾年我沒怎么接觸過前沿技術,一線的經歷可以說沒有,我之所以能夠考試通過基本上就是把所有的空余時間都用在做題上了,每天拿著題就是翻,總之是通過了特別開心,接下來我把我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復習計劃的擬定也要有層次。我是這樣設計復習計劃的:第一階段,用30天左右的時間認真學習教程和例題分類題解分析,特別是下午試題,大學里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只有看資料,如數據流圖、數據庫中的ER圖轉關系模式、UML的基本概念;第二階段,用20天的時間做歷年真題,最好當晚做的試題當晚就改出來,當場分析鞏固知識點,不會的試題看解析的講解,上網查資料,再不行的就死記硬背,如CMMI的知識,只有硬往腦地里灌;第三階段,用20天的時間繼續做真題,繼續查缺補漏。我不知道其他人做了幾遍真題,反正近五年的歷年真題我做了3遍,都是打印出來做的。每做一次都給自己恰當打分,提高自己的備考信心。
我當時每天下班回家花上兩個小時復習是必須的,復習時間兩到三個月為宜,戰線拉的太長也不好。當然,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我有時這樣,今天晚上有應酬,明天晚上出去玩,后天晚上可能家里還有事情,還要帶寶寶。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該推的應酬盡量推掉,留下時間給自己復習。
4、要有切實可行的方式來學習,不斷做題加深記憶。
選本好的參考書是至關重要的,我的主要復習書籍是《軟件設計師考試考點突破、案例分析、實戰練習一本通》。就是復習形式,我是按照真題詳解上的章節復習的,好的復習材料知識點分布的比較合理,比看單純的教程有積極性,教程太枯燥了。抓住重點,一般復習材料都有重點難點知識點介紹和分析,比如數據結構、軟件工程基本知識,還有就是下午試題的復習。下午一共有6道大題,選做其中的五道大題(選擇java或者c++語言來填空),每道大題對應15分值,也就是說只要三道大題能夠保證全對,另外兩道大題不寫,下午的也就算是過了。
下午的試題,可以先做幾套真題,不會直接看答案,主要是要搞清楚到底考什么,怎么出題。做完以后就會發現,問的問題每年基本上都是一樣。寫一下實體名稱啊,數據存儲名稱啊,數據流啊,根據實體聯系圖補充關系模式之類的試題,所以既然考的都是差不多類型的試題,就需要好好總結一下。大題練習的時候可以用鉛筆做,每套試卷大題做兩道三遍,練習的時候可以慢慢的做,好好研究一下出題者的意圖,如何出題。有時候通過一個句號,一個分號,就可以找到作者的出題的邏輯。
一般來說,前三道大題基本上要全對。最后兩道關于算法和設計模式的大題就需要花一些時間了解一下基本概念,也需要有一些基礎才能做出來的了。關鍵還是要花時間,耐心看。復習時間過長的話,會導致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看完一些內容,過幾天應該要及時復習,保證復習的效率??傮w來說,要通過的話還是比較簡單的,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好學習計劃,不要一味的看書或者做題。將兩者結合起來,并認真總結,這很重要。
5、考場盡力發揮別緊張,先易后難,別受到旁邊的干擾。
我的軟考經驗就是先易后難,上午試題,不會的也不要先空著,盡量勾選自己認為比較靠譜的答案,在試題上用鉛筆圈著,時間充足回過頭來繼續推敲。下午試題開考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第一道數據流圖試題一定要有耐心,這道題如果能拿全分你會受到很大的鼓舞,比如今年的第一道試題,我做完后就知道能拿全分。關鍵的關鍵還是要戒掉急躁的情緒,不要看別人做到第三題了,你還做第一題,你就著急,我估計做題速度快的正確率也不高,試題難度在那里,只要你有達線的水平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做題速度,所以在做歷年真題的過程中也要訓練自己的做題速度。還是那句話,軟件設計師考試中,下午試題前三題必須要拿高分,一般情況拿到36分以上就比較靠譜了,后面的算法試題和程序設計試題不是考生能夠自身控制的,前三題的考的還是比較固定的。
6、還有一些心得體會差點忘了,大家一定要多加一些考試交流群和其他考友多交流交流,我之前就加了好多交流群,對我備考還是蠻有幫助的,現在還在群里混著,群里經常會有一些免費公開課可以看,基本上都是分析考試,講一些重點知識點,或者講備考干貨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也可以加入在群文件下載一些資料看看。
上面是我分享的軟考經驗和軟考心得體會,說實話備考很累,特別是我這樣的,沒點堅定的決心還真拿不下來,不過你們未必有我這么難,你們可能專業比較強或者比較有時間,所以我相信你們通過軟考不成問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您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