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此處理問題的習慣也就各不相同。對我而言軟考最大的吸引力,起初是聽說軟考可以依靠賺錢,不要鄙視我。 當我報名購買書籍學習之后,我意識到當前的政策是對掛靠賺錢有點困難。基于這樣的原則,如果不花時間去學習,錢投資需要回本的原則,我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靜修課程,準備考試。
我只考了3個軟考證書《軟件設計師》《系統架構師》《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其中《軟件設計師》為中級證書,其他2個為高級。“有沒有用”證書目前我沒用到,公司偶爾借證書投招標一用。“含金量”這3個證書沒有給我帶來多少金,談不上含金。
證書“有沒有用”“有沒有含金量”是一類問題,本質上都是想說這個證書帶來的實際用途,能給我們帶來多少錢?在用途上不太大。然而證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張印有我名字照片和考試通過證明的紙。于我而言,是幫我打開了一扇門。一扇不一樣的門。還是說人話吧,畢竟我這也不是論文要累字數“證書沒啥用,知識挺有用”。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一些設計模式,但如何運動到軟件中?根據使用場景生搬硬套又著了過度設計的道兒。在備考的過程中,就不得不對大量的案例進行分析從而對使用增加幫助。
關于軟考畢業的時候早早的了解過了一些。當時的影像并沒那么深刻,彼時也正在全力應付寫代碼的事兒。無暇顧及更多東西。 那時候我寫過一些軟件,有一些我只寫后端,有一些前后端都寫那時候還是jsp,還有一些是前后端分離前后端我也都寫(本人沒什么光環,小公司人手少,需要自己動手的內容有些豐富)。
隨著時間推移,我寫的代碼越多,越是力不從心。此時API開發的弊端已初現端倪。我找不出如何能更有效的提升代碼的質量。低頭快走,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已經不能有再多的效果了。我不想涂鴉式開發,我不得不抬頭看看,思考思考我這個人以及我這個人寫的代碼。然而無解。無甚光環,無甚成就確實帶給我無限的自卑,無限的自我否定。
每當我迷茫,我都喜歡看些書。這時候我重看了一遍spring實戰之類的書籍。最終還是覺得零零散散。軟考又重新從我的記憶中提取出來,被劃入了活躍區域。那時正好是3月份,幸好趕上報名時間。沒什么好選的,對于程序員來講先準備考個中級的軟件設計師。軟考上午題還是有5個提目是英文選擇題,占5分。占比5/75,十五分之一。占比不高,不做這5題45分也較容易拿到。然后我當時沒這么想,為什么軟考要弄5個英文題,為什么還是簡單的5個英文題。那說明網上說的程序員不需要學好英語什么的,都是假的。國家弄個證書,考試要加5個英語題,說明了整體形勢對于英語的需要。所以那時候我順便把英語也撿起來重學了。考完《軟件設計師》我又深刻覺得自己對于軟件行業認識的膚淺。又陸續考了《系統架構師》《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想以此作為一個切入點尋找自身在軟件行業的定位,解決職業問題。
軟考簡介網上有很多,也不用我贅述。中級考2科(上午選擇,下午案例),高級3科比中級多一科論文。高級和中級比上午題相差不大,下午案例相差的較多。中級提目集中固定,高級不太固定出題范圍也更廣一點。高級下午的論文還是需要特別準備的。
備考:中級:15-30天 高級:5個月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資料:
1.歷年真題,2.《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教程》。
《系統架構師》資料:
1.歷年真題;
2.《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3.《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
4.《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24小時通關》。
復習方法:
做題—看教程—app上做練習,留一個月的時間準備論文。
在我復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專門的去看uml、設計模式、架構類的書籍。因為專業課上學過此類。復習的過程中針對這些知識,經常瀏覽各網頁查詢。
Tips:
1.按照復習時間定制好計劃,照計劃執行,不懈怠。
2.當有大量的概念知識不懂的時候,先看教程再做題。
3.做案例、做選擇題的時候遇到適合寫到論文中的知識,整理到一起當論文的素材。不等到最后的時候才準備論文。
4.計劃的做的松一些,與留些娛樂時間,更容易堅持下去。比如把5天的作業,計劃成7天。然后總能提前完成,內心會愉快一些。(其實是自欺欺人,不過我還是喜歡這種感覺。)
以上就是我學習軟考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軟考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