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軟件設計師的時候有點晚,而且是與同事聊天的時候聽同事說起的。隨后我便開始注意軟件設計師的各種事情。后來有次部門經理也跟我們說起,有了軟件設計師的證書,在通過我們這么長時間以來在公司的表現,公司就可以提升為技術骨干。但是遺憾的是,我當時還只是一個IT小白,但是在我們心里,軟件設計師這證書我一定要拿下,有了這個目標我便開啟了我軟考設計師學習模式,如今我已經順利拿證,下面將我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大家。
有了決心,接下來就是實施了,要實施就得找方法。我自認為自己不是自學成才的那種天才,并且我也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去慢慢的自己找資料摸索學習,我覺得學習最快最有效方式,絕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于是,接下來的幾天,我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的在網上找軟考的相關培訓機構。在精挑細選之后,我選定了中培偉業,雖然當時自己也是月光族,但還是決定吃一個月的泡面來中培偉業報名學習,現在也證明了當初選擇是非常明智的。
在報名之后我本該可以參加2019年上半年的考試,但由于服從公司安排出國參加了培訓,所以很遺憾的錯過了2019年上半年的考試機會,在這里我也真心的感謝我們的珊珊小班,她一直在幫我從中周旋,好讓我還能跟著2019年下半年的班級一起聽課學習,如果沒有她的善解人意和為我做出的努力,我也不可能考過今年的軟考。
在加入2019年下半年的班級之后,我很珍惜小班為我爭取的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中午在辦公室的休息時間、下班回家的路上都是捧著手機在看錄播和直播的視頻,回到家之后就開始一個勁的做筆記,在這里也分享一下我做筆記的經驗。
到臨考之前,我一共有兩本筆記本,一本是我在上錄播和直播課對老師視頻中的基礎知識,還有老師說的重點難點通通記錄在這本筆記本上,筆記本我特意選成左邊可以畫圖,右邊是傳統橫杠的,這樣筆記本的左邊就可以放一些圖形、表格或者老師提及的真題,右邊是基礎性的概念知識,這樣也方便我在有時間的時候隨時能進行學習。
另外一本筆記本是在臨考前一個月左右對所有知識的歸納總結,但是這本筆記本不是直接給出答案式的總結,而是采用填空題的方式,筆記本的左手邊是答案,右手邊是填空題,在之后的半個月的時間里,我基本都是抱著這本筆記本復習的。
這樣每次復習都相當于在對自己考試,當有忘記的知識點時,我會在這個知識點的對應空位上畫上符號,這樣下次我將重點考查自己的這個知識點,以彌補不足。在總結完所有知識點之后,還抄了很多的真題,這些真題是在我臨考前一到兩個月期間所有刷題之后留下的易錯題或者有代表性的題目。
這本筆記本在臨考前的一個月里一直陪著我,只要有時間我立刻就會拿出來做自己的填空題或者后面抄的真題,知識點和題目反復的溫習,避免考試時會把知識忘記了。
我有個同事在得知我要進攻軟考之后,他向大家表明軟考太簡單,他隨便看看書就過了,都不會像我一樣報培訓班,然而現在成績出來了,他具體幾分我是不得而知的,但當我們經理嘉獎我時,我只看見他灰頭土臉的坐在臺下一聲不吭。所以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在乎中途闖出來的那些妖魔鬼怪怎么說,你的努力會在將來給你最合理的回報。
總結下學習方式:
1.認真跟著老師走,認真看錄播和直播,認真做筆記,至于看幾遍,我覺得一遍就夠了,看視頻的目的是學習知識,如果你認真的做了筆記那你會發現所有的知識都在你的筆記本里了,之后如果有遺忘的地方再回過去看看那一部分的視頻就好;
2.在學習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不懂不會的,就大膽的在小班群里,或者在直播課上問老師,我從不覺得問問題有什么丟人的,難道一言不吭的人就敢說他全部都會嗎?除非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老師;
3.猛刷題,刷最近三年的題目足矣,我是購買了歷年真題來刷的,中培偉業也具備很全面的題庫,只是我覺得紙質版的試卷更接地氣,也方便我總結歸納,在歷年真題刷到第三遍時,你會發現看見題目答案就知道是什么了,到考試時很多題目我都是看見答案就知道題目是什么,或者看見題目就已經知道要考什么答案是什么了;
4.對所有知識點和題目進行歸納總結,一直刷題是為了找到我們的不足,但如果自己在錯題面前不進行總結,那么大概率下次遇到類似題目還是會錯,我當時經常把公鑰私鑰這類題目做錯,解決辦法就是把這類題目都抄下來,自己認真總結歸納;
5.如果前面四點都做到了,那么到考場也基本是胸有成竹了,只要調節好心態,告訴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該是你的跑不掉”;
6.拿到試卷先遍歷試卷,心里有個底,做題時細心細心再細心,別看錯題目或者答案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關于我的軟考考試經驗分享,想了解更多關于軟考考試經驗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