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忽悠,不煽動,要互動
2008年,我為某著名藥業公司講授授課技巧。下課后,一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老先生很激動,緊握我的手說: “謝謝百功老師!我以前在企業內部做培訓,基本是對照幻燈片讀,基本不與學員互動。”
我問: “那您怎么判斷學員聽課后的效果?”
老先生: “不怕您笑話,我主要看學員走神和睡覺的人數。
若在三分之一以內,我基本可以接受;若超過三分之一,我心里就很不舒服,越來越不想講課。直到有一天,因為我身體不舒服,我讓助手用我的幻燈片去給新員工授課,結果學員反饋比我上的要好,我才意識到我的授課方法有問題。’
我又問:“聽了兩天課,您感覺您授課的主要問題在哪里?”
老先生: “我這兩天邊聽課邊反思,主要是缺少互動。”
我說: “您那么高的學術造詣和榮譽,依然能夠謙虛地聽兩天課,我很感動。謝謝您的認真。其實缺少互動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培訓師授課時以自我為中心,如果能夠主動以學員為中心,那您就會想辦法讓學員參與進來。”
老先生: “謝謝老師!這兩天我理解了什么是以學員為中心,我一定會認真實踐。”
也許有的培訓師認為,只要課程內容夠精彩,就不需要課堂互動。這樣的觀點,我不敢茍同。
當然,我國培訓業現在處于成長期,還很不成熟,難免有個別“內容不夠,活動來湊”的“游戲大師”;“課上激動、課間感動、課后不動”的“煽動大師”;做個熱烈的活動、看個熱門的電影電視短片、講個有趣的歷史故事等,就與企業管理相結合,斷章取義、牽強附會、故弄玄虛的“忽悠大師”。但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課堂互動的作用,如此,思維不免過于狹隘了。
如果一堂培訓課沒有互動,就是照本宣科,強制灌輸,這體現的是“教師本位”的教學觀。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課堂互動方法可以使培訓課程如虎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