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性能測試它是在強迫測試和交替進行負荷時比較常用的專業術語。軟件測性能在網絡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它通常是驗證軟件的性能在系統條件下和正常環境中使用能夠滿足性能指標,軟件性能測試它比較關注的六個區域分別是:測試場景,測試環境,生成環境,目標,用戶,用例。對應的工具有IBM,HP,OpenSource。下面我們來介紹關一下關于軟件性能測試十個問答常識,希望能夠對在崗的人士有所幫助。
性能測試的三個核心原理是什么?
基于協議。性能測試的對象是網絡分布式架構的軟件,而網絡分布式架構的核心是網絡協議。多線程。人的大腦是單線程的,電腦的cpu是多線程的。性能測試就是利用多線程的技術模擬多用戶去負載。模擬真實場景。用戶的訪問時間,訪問頻率都不是固定的。
性能測試的核心關注點是什么?
1、用戶關注。響應時間,穩定性、可恢復性 2、運維關注。服務器/數據庫資源使用,服務器端處理速度,系統能否支撐7*24小時 3、測試關注。最大訪問用戶數量,最大業務處理數量,內存資源能否正常回收 4、開發關注。代碼:算法、sql語句。
簡述性能測試流程
1、分析性能需求。挑選用戶使用最頻繁的場景來測試,比如:登陸,搜索,下單等等。確定性能指標,比如:事務通過率為100%,TOP99%是5秒,最大并發用戶為1000人,CPU和內存的使用率在70%以下 2、制定性能測試計劃,明確測試時間(通常在功能穩定后,如第一輪測試后進行)和測試環境和測試工具 3、編寫測試用例 4、搭建測試環境,準備好測試數據 5、編寫性能測試腳本 6、性能測試腳本調優。設置檢查點、參數化、關聯、集合點、事務,調整思考時間,刪除冗余腳本 7、設計測試場景,運行測試腳本,監控數據 8、分析測試結果,收集相關的日志提單給開發 9、性能測試回歸 10、編寫測試報告
如何確定系統最大負載?
通過負載測試,不斷增加并發,隨著并發數的增加,各項性能指標也會相應產生變化,當出現了性能拐點,比如,當用戶數達到某個數量級時,響應時間突然增長,那么這個拐點處對應的用戶數就是系統能承載的最大用戶數。Jmeter中可以用rps定時器或者階梯加壓線程組。
你們系統哪些地方(哪些功能)做了性能測試?
選用了用戶使用最頻繁的功能來做測試,比如:登陸,搜索,提交訂單
你們的并發用戶數是怎么確定的?
1、會先上線一段時間,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訪問數據進行預估 2、根據需求來確定,使用高峰時間段,注冊用戶數,單次響應時間等。
你們性能測試在什么環境執行?
搭建一套獨立的性能測試環境進行測試。
你們性能測試什么時間執行?
基準測試:功能測試之后,系統比較穩定的時候再做。負載測試:夜深人靜,系統沒人用的時候
怎么分析性能測試結果?
首先查看事物通過率,然后分析其他性能指標,比如,確認響應時間,事務通過率,CPU等指標是否滿足需求;如果測試結果不可信,要分析異常的原因,修改后重新測試。
服務器CPU指標異常
1、關注cpu利用率和負載情況,如果利用率過低負載過高,那么可能是進程隊列過多,造成了阻塞 2、關注上下文切換,如果主動切換過多,那么可能是內存/IO瓶頸;如果被動切換過多,那么可能時間片不夠,可以考慮調整進程優先級來增加時間片。
內存溢出,進程消失
觀察堆內存的年輕代與老年代空間分配是否合理,調整內存參數
2、swap空間是否不足,觸發了oomkiller程序在多用戶運行時嚴重超時,甚至提示連不上服務器。程序可能是單線程處理機制,后續的線程全部在排隊等待。
如何識別系統瓶頸?
隨著負載的增加,吞吐量是否能持續穩定的上升,找到吞吐量下滑的那個點
隨著負載的增加,響應時間是否開始變長,找到響應時間突然變長的那個點
3、隨著負載的增加,是否開始出現錯誤
以上我們介紹了關于軟件性能測試十個問答常識的相關知識點,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您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