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務型的組織,80%以上的業務就是在運營。比如說:客戶經理每天都要與目標客戶取得溝通,以獲取可以轉化的商機;產品經理會基于之前的商業機會來分析如何開發或配置適應于特定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業務管理人員需要及時收集關鍵流程節點的數據來控制風險發生可能性;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在賬務發生和會計記賬周期內開展必要的結算登記;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需要基于業務規模增長情況及時配置各個環節的崗位資源……。
企業由各種不同的運營單元構成,這些單元涵蓋了市場、產品、供應鏈、物流、銷售、客服、財務、人資、風險…等等,每個運營單元有著自己的運營邏輯和工作范圍,但隨著企業市場空間增長和產品類目的增多,他們彼此之間就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協作關系。
實現運營的標準化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實現基礎業務工作單元的規范化運營。如果一個企業來了一個新員工,我們沒有辦法提供給他一個基于他的工作崗位的崗位職責要求和操作手冊,而是環視周圍一干人馬,指著其中一個人說,你就效仿“他”開始工作吧,他怎么干你怎么干。那么這個工作恐怕就是一個人一個理解,一個人一種做法,即便是有“榜樣”效仿,也會因為個人基礎素質、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導致事務開展效果參次不齊,影響整體成效。對于各個業務單元內部來說,把工作目標拆解到流程節點和操作崗位(也可以叫做操作工序標準化)就是很基礎的標準化工作。
實現運營的標準化的第二個好處是實現基礎業務工作單元間的高效協同。商務簽約本是好事,但要遵從公司的各種管理約束,該審核客戶信用背景的就不能忽視的,該添加的免責條款的也是不能省略的,該滿足公司經營利潤要求的也是咬牙也要堅守的…所以來說,提前要能夠獲取和了解各個專業業務單元的工作定位和配合要求,以免事后為公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于不同的業務單元來說,持續的標準維護和必要的標準共享,也是促進端到端業務協同效果(也可以叫做業務流程標準化)提升的必要條件。
實現運營的標準化的第三個好處是實現精細化的管理能力。領導們總是在期望給自己的企業冠上“精細化”管理能力的字樣,來呈現企業的先進性程度。大大小小的會議,不是要實現“精細化”就是要加強“精細化”。領導要求既能數的清人頭兒、又能看得清錢往哪兒花了、還能斷定得了錢應該從哪里去找……,讓企業時時刻刻都能算清帳、找對路。
這就進一步引出了管理標準化的需求,讓管理任務和管理指標規范化(也就是管理標準化),使得管理任務和業務運營單元相匹配,適時、有效的融合;使得管理指標能夠拆解到各個業務場景當中,在業務單元活動開展得時候,就能夠生產和采集到標準化得數據;這些數據,再經過一系列管理規則匹配,生成了管理維度展現得各種決策報表,幫助各種管理部門和經營管理者,及時判定達成目標的風險,以便采取必要應對策略。
實現運營的標準化的第四個好處是實現上下一致的戰略執行力。中大型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組織體,存在多種業務條線,各自有著特定市場占位和運營模式;也同時存在著復雜的上下層級關系,各級的管控范圍和資源構成不盡相同。
業務運營模式、組織架構和資源結構的標準化,將是企業級的標準化構成,可以完整的呈現出業務單元的結構和層級化的分工,通過不斷的適應和整合,形成了一個標準化的組織體(組織標準化),這樣以來企業就可以清楚的指導一個分支機構(或者子分公司)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了。
同時,組織的標準化,也有助于實現企業對于其資產管理能力的加強。顯然,組織的標準化會幫助企業實現高度一致的戰略執行力,那么組織在這部分市場空間中就可以實現相對較大的收益,展現出比競爭對手更為強健的市場競爭力。
實現運營的標準化的第五個好處是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現如今,無論是新興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型企業都想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構建多維度的數字化運營能力,這將是一種基于傳統業務流程標準和數據流貫通之上的,面向場景的服務模式變革(場景標準化),將更加突出各個層次典型活動場景的業務對象的運營目標的實現和改進,企業的市場行為也將隨之變得更為敏捷和彈性。具體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以上環節是IT常青樹團隊基于諸多頂層設計工作實踐所總結的企業標準化的格局,俗話說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好的管理,而企業發展和業務支撐的核心問題也在于此,標準化工作自然是不容忽視,我們下一篇繼續與您探討企業標準化的是與非,敬請期待。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