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核心能力分為三塊,由內往外拓展分別為邏輯,心態和經驗。
邏輯處于最內核,是支撐產品經理日常決策的基礎,是產品經理立足市場的根本。
邏輯分為三個部分:
1. 視野
視野指的是人的知識面。由于邏輯自洽往往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僅在已有知識領域里正確。當有知識領域外的變量介入時,容易導致整個邏輯的顛覆。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提升我們的知識面,讀書也好,交友也罷,努力保證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一個高速的方式提升。
2.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人需要內省自己的思維,明白自己做出判斷的流程。論據是否可信,通過論據得出論點的邏輯是否合理。對一個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不盲目接受二手消息,對消息進行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處理后再吸收。對自己做出的錯誤判斷,反思改進;對他人的意見,集思廣益。保持自己思維的開放性。
3. 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的核心是第一性原理。當遇到復雜度較高的問題時,多問自己為什么。這個問題我是否想到了最底層以及最底層的核心是什么,該核心是否能作為原則支持以后的決策。驅動思維第一性原理的底層動力是好奇心。你有多強的好奇心把問題想透徹,多花時間,多懂腦筋,以一種極致甚至偏激的方式去要求自己。
心態處于中層,有助于推動決策落地。心態屬于催化劑,催化能力指數級提升。
心態分為三個部分:
1. 同理心
同理心指的是換位思考的能力。作為需求發起方,我們需要對用戶具有強烈的同理心。永遠不要用“我覺得”之類的詞語,而是我理解用戶會這樣去思考和行動。設身處地站在用戶角度思考才能設計出高價值的需求。此外,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需要穿梭于各個業務協作單位之間。因此,站在業務協作方的角度思考需求落地能極大的提升公司能效和個人口碑。
2. 逆商
逆商指的是在逆境中處變不驚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心態。作為產品經理,對業務數據負責,當業務數據遇到瓶頸時,要能抗的住各方面的壓力,推動業務繼續前進。當需求被挑戰時,要保有開放的心態,分析對立方的推導邏輯,吸收其正確的部分。對自己的正確立場,要有自己的堅持,不輕易妥協,學會在批評和高壓的環境中持續推進做正確的事。
3. 主人翁
主人翁心態指的是我對產品的一切負責。對于產品,產品負責人就是產品的CEO。除了對產品需求的嚴苛要求,運營,開發,客服,推廣,設計,測試等各業務協作方都在我們的考慮方面內。產品體驗是從設計到落地的全流程決定了。當發現某環節存在問題時,要勇于站出來提出問題,并主動承擔責任推動問題解決。勇于做產品的“背鍋俠”,不斷強化我是產品主人翁的心態。
經驗處于最外層,有利于提升決策的效率和質量。但牢記經驗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完全依賴經驗很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盲區,畢竟人和環境都是有異質性的。
經驗分為三個部分:
1. 認知
認知指的是行業認知。產品經理大面分為toC和toB業務,toC業務又分為社交,旅游,電商,金融等各個細分業務線。每個業務都有其認知,一個行業的產品經理轉化去另一個行業就需要補齊基礎認知,否則業務難以展開。如行業現狀,競品情況,用戶認知,數據標桿等。俞軍說天賦高的產品的經理應該多換業務。通過換業務或和其他業務同行交流來提升我們對各個行業的認識,觸類旁通,最后對整個互聯網產品行業的認知都達到一個相對高的層次。
2. 工具
工具指的是產品工作中常用的協作和效率工具。善用工具能快速提效。產品常用的工具有原型,數據分析,協作文檔,第三方平臺等。產品經理應該主動提升自己使用工具的熟悉度,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一是提效,二是信任背書。當業務協作方發現產品工具能力驚艷時,信任度將會大大提升。
3. 方法論
方法論指的是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總結出一套可復用的思維邏輯。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思維邏輯,但是思維邏輯的顆粒度和可靠性卻大相徑庭。因此,產品經理應該將工作中的思維模塊化,如需求洞察,需求分析,需求設計,需求迭代等,并針對每一塊繼續深挖,直至底層。最后,將每個底層的思維抽象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論,并隨時間不斷迭代修正。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產品經理資訊信息,請關注中培偉業金老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