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20世紀到21世紀的攝人心魄的電影奇觀。計算機行業不再是單一的只與信息產業有關聯的行業。1977年,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星球大戰》電影畫面令人嘆為觀止;1993年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影片中,用計算機制作的恐龍的特技畫面就足有6分鐘;1995年拍攝的《鬼馬小精靈》影片中,用計算機制作的畫面就有40分鐘。這些融合了計算機技術的每一幀都讓人賞心悅目。計算機行業讓本就多元化的世界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1977年,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星球大戰》驚心動魄的場面時,真是激動不已,難以忘懷。
其實,產生這一強烈的藝術效果,除首次應用了道爾貝立體聲響效果外,最主要的還是要歸功于成功地運用了計算機進行特技創作。為此,該片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電影技術成就獎。
從此,在電影制作上,拉開了運用計算機來幫忙的帷幕。
幾經努力,計算機在電影制作上大顯身手,其運用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例如,1993年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影片中,用計算機制作的恐龍的特技畫面就足有6分鐘;1995年拍攝的《鬼馬小精靈》影片中,用計算機制作的畫面就有40分鐘。
在《侏羅紀公園》影片開始時,人們看到許多恐龍正悠閑自得地徜徉在清澈的湖水中。
這些鏡頭里的恐龍,都是由計算機制作出來的電腦圖像,而背景卻是一張靜止不動的照片,為了使湖水有波動效果,制作人員用電影攝影機拍了湖水波動的活動畫面合成在照片上。
影片中,在返回參觀中心的途中,人們又遇到了恐龍,他們趕快逃到大樹后面躲避起來,清楚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恐龍在如茵的草地上奔跑著。
這里,也是采用了在外景地拍攝,用計算機制作出恐龍模型,再用計算機合成的方法。
《侏羅紀公園》影片中使用計算機技術處理加工的片段是影片中最令人激動的場面,采用傳統的特技是很難取得如此效果的。
是啊,人們正是借助于計算機技術,使1億4千萬年以前的恐龍復活了,構成了一個生動有趣童話般的電影奇觀。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有這樣一個場面:劇中人物阿甘與肯尼迪總統握手。為了拍好這個場面,繪畫師用計算機的變形軟件程序來進行特別處理,從而使人們看到其實不存在但畫面確實令人信服的握手鏡頭。
再如,1998年在我國各大中城市放映的進口影片《泰坦尼克號》,它以豪華游輪泰坦尼克號在首航途中與冰山相撞沉沒為線索,展示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影片中許多豪華、宏大的場面也是計算機大顯身手的妙作,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震懾力。
因此,人們這樣贊譽計算機:它是影視界冉冉升起的一顆“超級巨星”!被授予這樣的頭銜想必也不足為過。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就這樣互相融合。這個世界因為計算機的存在而又多了一份精彩與華麗。我們為之傾倒也贊嘆它的影響深遠而又非凡。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計算機行業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