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在蘇州工業園區成功舉辦。滴滴CTO張博現場宣布對外開放集合全方位AI技術的“群雁”智能出行開放平臺。換言之,就是用AI技術全方位監控司機,以此提升乘客安全。
在智博會上,滴滴對外展示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力令人驚嘆。其中對于駕駛數據、大數據預測以及語音、圖像識別等技術做了重點介紹。以人臉檢測和識別技術為例,滴滴將其用于司機人車不符檢測等應用場景,即司機首次出車前、夜間出車前都需要通過人臉驗真。凡是下車,比如吃飯、上洗手間等接單間隙,滴滴都會對司機進行人臉識別,司機通過后才能繼續接單。
在滴滴優享車上,司機可能會因為說錯話而導致平臺反饋“服務不標準”。可以說如今對司機的把控愈加嚴格。值得一提的是,司機與乘客的對話將被智能語音系統進行實時處理,識別時間相當迅速,不超過200ms。另外,司機出車之前要給車子拍照,每日審核通過后才能開始接單。如此一來,乘客的人身安全便得到了更高的保障。
有不少網友表示,滴滴的做法絕對是必要的。但也有網友擔心,通過實時采集車內語音會不會被泄露?會不會被第三方平臺用做大數據分析和大數據廣告推廣?GPS行駛軌跡是否也會融入到大數據中?司乘人員的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在中培偉業看來,對于滴滴來說,這是必須要走的方向,在一路狂奔的同時只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繼續走下去。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當大家安全得到保障的時候,勢必會犧牲其他,比如“隱私”。只要以后乘坐滴滴注意言辭,就能減少隱私內容的泄露。
有關司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需要一定監控隱私的手段和保密措施,只要監控不被濫用,并被科學合理地運用在應急安保中,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建立網約車監控隱私保護機制,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網約車安全。
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要安全還是要隱私?顯然已經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事了。若想個人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不能僅僅依靠相關平臺的規定,還要自己強大起來,增強對信息安全的整體認識和防范能力、掌握典型的黑客攻擊的方法及防范攻擊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