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啟幕,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家專業機構和組織、4萬余名海內外政府代表、專家學者、高端人才應邀參展參會。
在開幕式上,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當今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們愿意成為世界各國人才創新創業的理想棲息地。”
作為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重頭戲,4月14日,海歸人才招聘會、外籍人才招聘會、“精英天下”招聘會等專場招聘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如火如荼舉行,1500 余家企業 " 各顯神通 ",超過三萬個職位 " 虛席以待 ",向全球人才拋出 " 橄欖枝 "。根據招聘會的情況來看,IT 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開發、云計算等專業招聘崗位依舊火熱,IT 互聯網、人工智能人才仍是 " 香餑餑 "。
4月15日,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針對項目管理進行了促進發展的中外交流(第八屆項目管理國際論壇)。在論壇上,項目管理協會(PMI)副總裁Michael DePrisco先生表示,組織需要做好準備,隨時應對變化。方法如下:1.以技術危險,以技術為中心;2.在整個組織范圍內創建數字流暢度;3.重新規劃職業發展路徑;4.運用PMI人才三角。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知識官PMI戰略顧問Edward J. Hoffman博士在演講中表示,智能協同意味著機器與人之間的協作。由項目驅動的生產與價值體現在3個方面:1.智能。自動化識別事件,并自動為決策做解讀;2.靈活的自動化。將響應機制,自動化和遠程移動結合起來;3.互聯互通。在離散的網絡節點間創建聯系,讓點與點之間的聯系外顯。
隨著5G商用時代來臨,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科技的力量。Edward J. Hoffman博士表示,5G技術進入市場的速度之快,工業物聯網基礎設施廠商會推出網絡即服務產品。當然,進入5G時代后,應用場景也會有相應的拓展。
敏捷開發從1990年就開始引起人們廣泛關注。行業人士評價到,“敏捷”在互聯網和軟件開發領域從涓涓細流逐漸演變為行業潮流,往小了說是改進了開發方法,往大了說是革了瀑布流式的命——把產品開發引向了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路線上。Edward J. Hoffman博士也對敏捷的定義、具有敏捷特征的實踐做了詳細闡述。博士也預測,新一代實踐將更加重視敏捷與價值。
Edward J. Hoffman博士表示,未來的項目經理一定是具備領導力(這是最重要的)、基于數據的決策能力、創新思維、協作式領導力、關系(社會資本)、系統的知識、故事/標志/符號/空間。如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項目經理,一定要從現在開始鍛煉自己的技術項目管理技能、領導力技能、戰略和商務管理技能。
總的來說,這次交流大會共同探討了新時期下人才需求、人才培養模式及人才生態系統的搭建,傾力打造人才項目與科技合作新平臺。所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只有實現人才和科技的融合,才能抓住“機會窗口”。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