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有一項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裁員。這對企業來說,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以及人員優化。但對于員工來說,則意味著失業,這絕對算不上高興的事兒。
專家們說,當前幾輪裁員和人員重組突顯出蓬勃發展的行業“回歸理性”,并將重點從商業模式創新轉向中國科技領域的核心突破。
滴滴出行是中國比較受歡迎的企業,上個月該公司計劃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占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此后專注于核心服務和控制內部成本。
緊隨其后的是,京東官方證實“2019年京東計劃解雇10%的副總裁及以上級別的高管”,同時該公司表示,新員工包括15000名一線員工和物流、零售部門的經理。
在滴滴、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計劃進行人員調整之前,很多中小互聯網公司已經開始了“人才優化”。去年年底,斗魚深圳團隊爆出裁員消息,預估搏擊范圍大約為70人。斗魚方面回應稱,此次并非緊急裁員,只是團隊正常的優化調整。
專家將這一趨勢歸因于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隨之而來的資本短缺,以及在互聯網普及率已經很高的市場上獲得新用戶的成本相對較高。
有關專家稱,互聯網行業的裁員潮,既與經濟增速下行的大環境有關,也與“資本寒冬”下PE/VC募資難、投資向頭部集中,中小互聯網公司“斷炊”后被迫縮減開支有關。同時,國內互聯網行業經歷過野蠻成長后,在行業周期性階段進行人員優化也很正常。
互聯網“回歸理性”這標志著一個產業的自然再平衡,這個產業已經證明創造了價值,但這種價值在過去可能被夸大了。因此,適當的縮減規模對該行業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
當然也有例外,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2月份表示,公司將繼續招聘員工,加強人才培訓計劃,并將更多資源轉移到多個平臺,以“幫助企業適應當前環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