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供需如此之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相關運用不斷突破,促進各國不斷部署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導致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失衡。
近年來,數據、算力和算法的集中突破,致使人工智能走向了落地實踐的階段。以深度學習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語音識別、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展露強勁發展勢頭,相關應用突破還可能給醫療、交通、制造、金融、教育等領域帶來巨變。
正是看到其巨大潛力,全球各主要國家紛紛開始部署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紛紛加入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軍備競賽”。
中國雖是后來者,但政策跟進速度也很快。2016年,國務院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中提到,人工智能領域承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便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后,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的觸角正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較為大眾所知的有:智能出行領域、人機交互領域、邊緣計算領域......邊緣計算作為眾多人工智能的底層決定著整個行業的上限。
據統計,目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已經超過1000家。而根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解讀》報告,2017年中國有592家人工智能企業,員工數量為3.92萬人。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由于中國高校在較長時間內沒有人工智能專業,這也導致了國內相關人才供給不足。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16.9億元,同比增長52.8%,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39億元。但隨著人工智能產業迅速壯大,人才困境日益凸顯。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約30萬人。截止到2017年10月,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達到了百萬級。
2019年,高校應屆生預估人數達834萬人。對即將畢業的95后來說,也將面臨形勢復雜、史上最難的就業情況。對于之前人工智能人才80萬元年薪一人難求的局勢,制造業、互聯網等新興行業人才緊俏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希望即將畢業的高校生們面對求職市場的新趨勢,既要多關注,也要冷靜觀察和思考,避免盲目跟風。
最近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報告——《AI如何創造社會價值?2018百度社會價值報告》指出,作為具有全球領先AI技術能力的科技公司,百度已經培養了近55萬名人工智能相關人才。同時,一些IT培訓機構也在培養著人工智能相關的人才。
總的來說,很多行業和領域都有人工智能的應用,但市場上卻存在著嚴重的人才匱乏,加入人工智能行業,其前途可謂是不可估量。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供需大,你要加入嗎?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中培偉業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