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培的“總裁會客廳”開辦一個月了。同學們在中培的來來往往中能感覺到卻看不到,它一直開在“云”中“霧”里,但他的話語一點也不“云”山“霧”罩,他總是用溫暖貼進你,用渴望助力你。
這樣的氛圍時常讓我想起故宮養心殿里那間小小的“三希堂”。它是乾隆帝最鐘愛的書房。它十分狹小,不到五平方。但里面存放著乾隆帝一生最珍愛的三件稀世之寶-----東晉大書法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貼》和王珣的《伯遠貼》。這三件墨寶,一直被乾隆帝所珍愛,將它們”濃縮“在小小的曖閣中,一遍遍揣摩、一回回神往。
三希堂其實就是個暖暖的小窩窩。遠離天下紛擾,遠離后宮爭斗,回到清淡高遠的筆劃仙界里。因為屋子很小,與古人就愈發的近,暖心、養心、明心,此刻,乾隆帝的真情滿滿太叫人向往。
”三希“還有一層含義即”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也就是說: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圣人,圣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
中培的同學們你們愿意成為哪一個階梯上的人呢?還是站滿每一階梯?
再給大家分享一個“莼鱸之思”的故事。西晉文學家張翰,他為人縱放不拘,很有才名,寫得一手好文章,都說他有阮籍的風度,所以給他一個稱號叫做“江東步兵”。一日,會稽人賀循奉命前往洛陽,所乘船只停泊在蘇州閶門,賀循在船中撫琴一曲。張翰恰好經過,聽到琴聲,便上船拜訪。兩人雖素不相識,卻一見如故,互相欽佩和喜悅。張翰問賀循的去處,方知是要去洛陽,于是他放棄自己的事兒說:“正好我也有事兒要去洛陽。”便和賀循同船而去,連家里人也沒有告知。
齊王司馬冏執政時期,征召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曹掾拿不準是否赴任,于是請教張翰。張翰對好友說:“現今天下紛紛擾擾,災禍戰亂都沒有停止。您名聲遠播四海,想要退出政壇很難。我本來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對現實社會沒有抱持期望。您要明智地來思慮前進或是后退的規劃。 ”好友握住他的手感動地說:“我也想跟你一起采南山的蕨草,飲用三江的清水。”
一日,張翰見秋風起,想到故鄉吳郡的菰菜、莼羹、鱸魚膾,說“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夠適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夠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來當官呢”,于是棄官還鄉。
這個美麗的故事并非鼓勵你為了一份美食及詩意放棄事業,相反,我們要學著張翰那種骨子里的舉重若輕的豪情。在中培暖暖的課堂里,我們屏蔽掉一切的煩擾與喧鬧,關上門聽老師“開嘮”互聯網專業里那些事兒。我們的教材變薄,筆記變厚,大腦像裝入新的芯片,眨眨眼睛就會呈現新的計算----
知道嗎?你已進入到正確的趨勢里、正確的賽道上,必將在這個時代里留下一個正確的身影。
人生的高點上,值得你回味的不僅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天人之筆、張翰“莼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的家鄉美味還有中培課堂總裁會客廳那暖暖的小窩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