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TIL在中國的逐步推進,IT服務管理的概念已經被大家廣為接受。與前幾年相比,很多企業對ITIL已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從郵件開始IT支持建設的,隨著企業的規模擴大、服務請求的增長,服務質量不可避免出現了急劇的下降。IT支持團隊進入消防員模式,他們只能奔波于解決請求,避免服務失敗。沒有ITIL所定義的流程體系,IT團隊失去了在業務、服務受到影響前,主動識別、解決問題的視野。
ITILIT服務支持提供了服務框架,或者我們可以稱為“常識方法”,它能夠確保每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得到分析、確認并加以解決,防止將來出現同類的問題。ITIL(IT基礎架構庫)作為一種主流的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框架,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普遍認可,基于ITIL的運維體系規定了IT運維中各項活動的流程,為運維人員提供了標準化的行為規則,提供了各項資源的利用率及工作效率;同時,其在管理體系中規定了一系列的關鍵性能指標和活動,保證了IT服務的質量。 ITIL標準可以概括為1個職能、6個模塊和10個流程。 1個職能:服務臺職能; 6個模塊:業務管理、服務管理、ICT基礎架構管理、IT服務管理規劃與實施、應用管理和安全管理; 10個流程:事務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發布管理、服務級別管理、IT服務財務管理、IT服務持續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 注:服務管理模塊為核心,其包括服務支持與服務提供;其中服 務支持包括:事務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發布管理;服務提供包括:服務級別管理、IT服務財務管理、IT服務持續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
不得不說,IT服務管理是IT部門的福音。在此之前,IT部門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是不是我就負責做信息系統建設就可以了(以前電信的經歷就是如此)。通過ITIL,IT服務部門找到自己部門的業務價值描述。但是單憑一己之力,貌似很難實施起來,都怪體系太龐大,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一堆的IT服務管理(ITSM)產品,基于這些產品和概念,又出現了一堆的IT服務咨詢公司和顧問,可以說目前ITIL的行業和生態還是不錯的。
ITIL最大的價值是提供了一套最佳實踐的標準和規范。的確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特別是一個大型的企業或者組織來說,都可以通過這套實踐標準把方向和職責梳理清楚,比如說CMDB、容量管理、事件、連續性管理、成本管理。此時也改變了IT部門的傳統定位,你除了寫代碼開發系統之外,你還有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做。既然ITIL是一套參照的最佳實踐和描述,它也只是提出了一個業界通行的標準,因此在結合每個企業實際的過程中,由于每個企業的矛盾點和問題點必有不同,實踐的路徑和方法論也有不同。特別是傳統企業,此時導入ITIL就需要相應的產品支持和咨詢支持,而互聯網則壓根兒就沒有完全照搬這套,貌似運行得也還行。
中培作為itil認證授權機構之一,在這十多年當中已經服務了超過50000多家客戶,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成為了眾多500強企業指定的培訓服務供應商,同時還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高層經理和資深專家。相信在明確、清晰戰略地指引下,中培一定能不斷站在新的起點上,在行業內繼續前進,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一定能更好地為中國企業信息化服務。
想了解更多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