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工業和信息部所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數據為基礎,本文從大數據與產業互聯網融合視角,對2018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進行分析與歸納。在快速發展的2018年,我國大數據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整體上大數據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產業互聯網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產業互聯網新能力的新一代產業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
▌產業互聯網下大數據融合情況
產業互聯網環境下,大數據產業指以工業數據生產、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數據資源建設、數據軟硬件產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產業包括三大類,一是大數據核心產業,指專門應用于大數據運行處理生命周期的產業互聯網軟件、硬件、服務等;二是大數據關聯產業,指在大數據運行處理的過程中,為其提供基礎設施、處理工具、相關技術等的產業;三是大數據融合產業,指大數據與其他行業領域融合產生的新興業態、升級業態。
▌產業互聯網下我國大數據企業創新分布
圍繞產業互聯網數據流特征,對基于對大數據產業鏈條的分析研究,我們將大數據產業鏈條分為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預處理、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流通等六大環節。
隨著企業智能化變革創新、轉型和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產業大數據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管理決策、售后服務等全流程的創新應用不斷深化,催生出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在推動制造業生產過程優化、企業管理與決策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優化、企業間協同制造、業務模式創新,進而加速制造業數字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產業互聯網是我國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而產業大數據作為連接匯聚底層軟硬件設備數據、支撐上層應用的重要技術,它將成為產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內容和關鍵一環。
圍繞大數據產業鏈各個環節,我國大數據骨干企業在大數據技術創新方面也不斷加大投入,在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脫敏、數據可視化等多個基礎性技術領域已經取得較大突破,形成了實用性強、穩定度高的技術能力,并向醫療、金融、物流、安全等行業的細分領域不斷滲透拓展。總體來看,我國大數據企業整體仍呈現“金字塔”狀的實力分布,但隨著新晉企業數量增多、初創企業發展活力不斷提升,金字塔根基更趨穩固。
▌我國典型產業互聯網大數據融合趨勢
總體來看,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化生產、數字化制造、數字化服務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動能。我國行業大數據總體發展水平受各行業大數據發展水平受基礎環境、數據匯集、行業應用等因素影響,各行業大數據發展水平整體呈現差異化態勢,由高至低依次為:金融、電信、政務、交通、商貿、醫療、工業、教育、旅游、農業。
通過大數據技術與各行業領域的深度融合,使大數據應用能力不斷提升,催生出一大批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兩個強國建設提供了重要動能。
金融業應用特點與大數據技術有較高的契合度,既是大數據的重要生產者也是主要應用者,當前金融行業即將進入“數據為王”的新紀元。多個傳統金融機構都開始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分析系統,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轉型升級。電信行業同樣由于數據積累量巨大而成為大數據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金融和電信大數據業務發展較快,路徑相對明確,已進入實質運營階段。
其它方面,從農業互聯網領域來看,大數據在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方面的能力水平不斷提升,面向農業農村的數據采集、傳輸、共享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從核高基產業融合來看,大數據與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和集成創新不斷加快。從公共服務與民生來看,大數據在生活類、公共服務類、行業類及新型信息產品四大重點領域的應用日益深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信息消費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大數據與產業互聯網深度融合趨勢
面對未來,大數據的融合滲透效應將進一步凸顯,在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等各個方面的應用將向更深層次拓展。同時,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其與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大數據向其他技術領域的融合滲透將持續深入。
展望 2019 年,大數據相關政策將加快落地實施,更多創新性政策將加快出臺,大數據產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隨著大數據人才培養途徑的不斷多元化發展以及培養能力、培養水平的不斷增強,我國大數據人才供給質量、數量將大幅提升。同時,隨著大數據公共服務機構以及大數據專業服務機構不斷發展,面向大數據領域的軟服務能力將不斷提升。此外,隨著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標準體系建設、創新型組織建設也將取得較大進展,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將逐步邁入成熟完善階段。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