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簡單的可以理解是一種軟件開發的方法,具體內容涉及在整個軟件開發的生命周期中,要持續開發,持續測試,持續集成,持續監控等。很多頂級公司都選擇DevOps,作為業務目標的前進的方向,原因是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很多活動只能通過DevOps來實現,而DevOps本身是在滿足客戶需求時,在開發周期內開發高質量軟件的首選方法。那么DevOps生命周期是什么?
持續開發:
這是DevOps生命周期中軟件不斷開發的階段。與瀑布模型不同的是,軟件可交付成果被分解為短開發周期的多個任務節點,在很短的時間內開發并交付。
這個階段包括編碼和構建階段,并使用Git和SVN等工具來維護不同版本的代碼,以及Ant、Maven、Gradle等工具來構建/打包代碼到可執行文件中,這些文件可以轉發給自動化測試系統進行測試。
持續測試:
在這個階段,開發的軟件將被持續地測試bug。對于持續測試,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如Selenium、TestNG、JUnit等。這些工具允許質量管理系統完全并行地測試多個代碼庫,以確保功能中沒有缺陷。在這個階段,使用Docker容器實時模擬“測試環境”也是首選。一旦代碼測試通過,它就會不斷地與現有代碼集成。
持續集成:
這是支持新功能的代碼與現有代碼集成的階段。由于軟件在不斷地開發,更新后的代碼需要不斷地集成,并順利地與系統集成,以反映對最終用戶的需求更改。更改后的代碼,還應該確保運行時環境中沒有錯誤,允許我們測試更改并檢查它如何與其他更改發生反應。
Jenkins是一個非常流行的用于持續集成的工具。使用Jenkins,可以從git存儲庫提取最新的代碼修訂,并生成一個構建,最終可以部署到測試或生產服務器。可以將其設置為在git存儲庫中發生更改時自動觸發新構建,也可以在單擊按鈕時手動觸發。
持續部署:
它是將代碼部署到生產環境的階段。 在這里,我們確保在所有服務器上正確部署代碼。 如果添加了任何功能或引入了新功能,那么應該準備好迎接更多的網站流量。 因此,系統運維人員還有責任擴展服務器以容納更多用戶。
由于新代碼是連續部署的,因此配置管理工具可以快速,頻繁地執行任務。 Puppet,Chef,SaltStack和Ansible是這個階段使用的一些流行工具。
容器化工具在部署階段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Docker和Vagrant是流行的工具,有助于在開發,測試,登臺和生產環境中實現一致性。 除此之外,它們還有助于輕松擴展和縮小實例。
持續監控:
這是DevOps生命周期中非常關鍵的階段,旨在通過監控軟件的性能來提高軟件的質量。這種做法涉及運營團隊的參與,他們將監視用戶活動中的錯誤/系統的任何不正當行為。這也可以通過使用專用監控工具來實現,該工具將持續監控應用程序性能并突出問題。
使用的一些流行工具是Splunk,ELK Stack,Nagios,NewRelic和Sensu。這些工具可幫助密切監視應用程序和服務器,以主動檢查系統的運行狀況。它們還可以提高生產率并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從而降低IT支持成本。發現的任何重大問題都可以向開發團隊報告,以便可以在持續開發階段進行修復。
上述這些DevOps階段連續循環進行,直到達到所需的產品質量。好了,關于DevOps生命周期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經清楚了吧,想了解更多關于DevOps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