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流程檢查要與流程實際執行情況相匹配。流程的成熟度不一樣,不同流程的人員能力也不一樣。對于流程成熟度高、流程人員能力比較強的流程,流程運行可能已經處于穩定的受控狀態,很少會出現問題,流程中雖然有一些關鍵的檢查點或控制點,但這些檢查點或控制點的績效已經很穩定,我們稱之為穩定的控制點。對于這類控制點,我們可以降低流程檢查的投入,如果穩定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取消這個風險控制點;相反,流程成熟度與人員能力都比較低的時候,流程績效表現不穩定,容易出現問題,流程檢查的投入要適當增加。因此, 流程檢查方式要與流程實際績效表現相適應,要隨著流程實際績效狀況做動態的調整。當流程績效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時,要加大流程檢查力度或者新增流程檢查點;流程績效穩定后,可以減少流程績效投入,甚至是免檢。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們提煉了一個流程檢查的分析圖,如圖5—1所示:
如圖5-1所示,對于重要度高而流程成熟度又低的流程,績效波動大,這是流程檢查的重點,為了控制流程運行績效,促進流程走向成熟,建議采取高頻次的檢查方式;對于重要度高但流程成熟度高,或者流程成熟度低但流程重要度也低的流程,可以采取低頻次的抽查,因為流程不會出什么大的問題;對于重要度低且成熟度高的流程完全可以不用做檢查,這樣的流程幾乎不會出什么大問題,也不會給公司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