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需要為流程制定配套制度呢?其實很簡單,可以根據(jù)以下兩個條件來判斷:
(1)當沒有制度的時候,流程執(zhí)行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由于流程執(zhí)行不到位會對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時,流程就需要配套制度。需要注意的是,沒有制度 并不代表流程一定會失控。如果流程執(zhí)行不會出現(xiàn)太大問題,而且對公司的影響也很小,那么制定配套制度的必要性就不大。何況沒有配套制度并不代表沒有對這些流程進行管理,只不過是采取了簡單的管理手段,如流程結果管理、定期的流程討論會議等。當這些流程真正具備一定管理價值,成為公司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再將其納入制度管理的范圍。
(2)關鍵的重要流程,存在重要的風險控制點。現(xiàn)在很多公司提倡制度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流程管理很自然地會承擔這些使命,但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制度化泛濫的歧途。很多公司都會全面組織流程梳理,提出要將所有的流程文件化、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管理體系,恨不能將每一個識別出來的流程全部制度化。接踵而來的問題是這么多的制度怎么管理?如果不能把這些制度真正管起來,制度化管理就會帶來一個可怕的后果:兩層皮的管理模式(說一套,做一套),不但會破壞制度化的意識,而且會讓人對于制度的權威失去信任。為此流程制度化應當抓重點,而且制度化要把握顆粒度,應當盡量將制度定得簡單、清晰,易于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