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解決誰對流程負責的問題
通過年度外部客戶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客戶對某企業的訂單執行時效非常不滿意,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服務水平越來越成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后,該企業馬上成立流程小組著手解決此問題。通過對主要競爭對手此指標的調研,流程小組發現本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行業內的服務時效平均水平在3天左右,而本企業的服務時效卻在5天左右。訂單執行跨越了多個部門,比如收發部負責接收訂單以及訂單合同的審批簽訂,生產部門負責訂單產品的實現,品檢部門負責質量檢測,物流部門負責最終的產品配送。流程小組在查看每個部門的時效分析時,驚奇地發現各部門內部計算的時效總和在2.5天左右,那為何總時效卻在5天左右呢。后來才發現, 每個部門統計時效的口徑并不一致,而且統計的方法各異。比如物流部門在統計內部時效時,刪除了很多數據,比如其中一類原因是下午4點到達物流部門的訂單,物流部門認為按物流服務標準無法在下班前的2小時內完成配送,即這些訂單要等次日再配送,所以物流部門不應該對隔夜時間負責。從物流部門的角度看,這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問題是,外部客戶并不關心組織內部各部門之間是如何協調的,他們只關心從他們下訂單到收到產品一共花費了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