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流程更適宜
C公司的生產管理部門對采購部門抱怨非常大,經常因為缺少物料影響正常生產。而采購部認為自己沒有任何責任,因為所有的采購都要經過規定的程序,比如為了嚴格控制成本,每一筆采購訂單都需要經過采購經理、行政副總經理、總經理的審批,而審批人員經常出差導致審批環節占用不少時間。而且除幾個最常見的物料外,其他物料公司也不允許常備庫存,而生產部門對物料的需求又沒有預警。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目前采購流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含問題是采購流程沒有分類,沒有根據物料的不同性質設計不同的流程。比如沒有區分常用物料和非常用物料,沒有區分生產物料和辦公用品,沒有區分設備關鍵備件和維護備件等,這樣就導致所有物料的采購流程千篇一律,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性質的物料的需求。其實完全可以根據物料需求的性質設計一些綠色通道,甚至對于某些物料,比如辦公消耗品,采取粗放式管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采購流程缺少績效指標。比如完全沒有采購周期的概念,所以采購部門的工作績效也很難衡量。
上面只是講了一個具體例子。其實很多流程都面臨分類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績效指標的問題。當然,在如何設計更加高效適宜的流程方面,流程所有者應該掌握話語權。但如何引導流程所有者去關注這方面的工作,有賴于流程管理人員對組織內流程網絡的清晰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