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為企業的IT服務管理實踐提供了一個客觀、嚴謹、可量化的標準和規范。企業的IT部門和最終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定義自己所要求的不同服務水平,參考ITIL來規劃和制定其IT基礎架構及服務管理,從而確保IT服務管理能為企業的業務運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對企業來說,實施ITIL的最大意義在于把IT與業務緊密地結合起來了,從而讓企業的IT投資回報最大化。
目前,ITIL已經在全球IT服務管理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支持,四家最領先的IT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都宣布了相應的策略:IBM Tivoli推出了“業務影響管理”解決方案,HP公司倡導“IT服務管理”,CA公司強調“管理按需計算環境”,BMC公司則推出了“業務服務管理”理念。實際上,無論各公司的理念和解決方案有多大差異,但目標都是一致的:把IT與業務相結合,以業務為核心搭建和管理IT系統。
2001年英國標準學會(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BSI)在國際IT服務管理論壇(itSMF)年會上,正式發布了基于ITIL的英國國家標準BS 15000。2002年,BS 15000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接受,作為IT服務管理的國際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ITSM領域正成為全球IT廠商、政府、企業和業界專家廣泛參與的新興領域,對未來的IT走向和企業信息化,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內容描述的是IT部門應該包含的各個工作流程以及各個工作流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架構模型如圖17.1所示。
要強調的一點是:ITIL不是一個正式標準,而是目前普遍實行的“事實”上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