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IT投資管控的必要性
2000年之后,是中國高新技術服務高速發展的時期,國家對于高新技術服務從離岸外包服務做起,接著引入了大量的國際IT工廠,以期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創新。大型企業從中也投資了大量信息化資本,這一過程中,逐步由基礎級服務孵化出了大量的高階IT技術人才和產業,無疑為中國經濟的起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信息技術服務環境。然而,當技術程度和人力成本都大幅提升之后,IT服務成本的管控也將納入戰略投資的風險控制重點。
1 :離岸外包模式的起步
2000年左右的中國,對外開放的浪潮剛剛掀起,國際商貿業務開放的同時,提升國家科技創能力也一并提升日程,國家也同時將IT服務外包業務的扶持作為重點,通過各種政策積極的促進歐美、日韓外包業務的拓展,中國大陸隨即出現了大量的純人力軟件外包服務的公司。當時的一個素質不錯名牌大學畢業生,成本在4000~8000之間,而接單的價格是單人2~3萬的價格,這些公司僅靠人力資源外包就可以保持豐厚的利潤。
2 :世界IT工廠的孵化
中國加入WTO走向進一步的開放,大型國有企業為提升自身品牌運營能力,也出現了興建信息化的浪潮。國際巨頭們抓住了有利的時機,在中國大規模的招兵買馬,組建本地化的研發中心和服務中心,從軟件研發、產品營銷、服務部署、硬件運維各個環節大量的滲透信息化的服務,充分地挖掘了中國市場潛力和人力資本優勢,為中國企業的發展創新提供高效的支撐保障。
3 :人力成本提升的危機
在高新技術服務日新月異的驅動下,中國企業逐步走向了世界的先列。高速發展下,中國的人力成本一路走高,IT人力成本的增長已經是十年前的3~4倍之多。與之呼應的,則是創新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技術資源的成本降低,從個人電子消費品到企業高配置運行設備,都在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4 :企業IT投資中的尷尬
高昂的人力成本與高效的IT運營呈現了必然性的矛盾,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需要更多的軟、硬件、網絡產品,以及配套性的服務。而用戶成熟度的提升,也讓信息化需求更加呈現多樣性,導致了各種IT崗位的衍生和分工細化。企業對于人力投資的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對于軟硬件和網絡產品性投資,甚至使得IT投資比重已經在企業整體投資比重中加重!這些因素促使企業增加更多的IT服務成本,從頭開始定制化開發與純人工式的運維模式已經不再被推崇;這種模式不但影響了IT產品的發布速度也同時保證不了均衡性的服務質量,更重要的是導致企業的IT投資成本大幅提升。
▌企業信息化執行力加強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加之中國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日趨成熟,使得綜合性服務企業更加關注多元化業務生態的打造和規模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這也必然引發了甲乙雙發對于IT服務執行力上的沖突與矛盾,如何在發展中尋求平衡和共贏,成為了長線思考焦點。
1 :乙方市場的發展重心調整
同樣是2000年左右,老外形容中國的IT企業的描述是“傳統作坊式”的運營模式,缺占位、規模小、傳代式、無標準是當時企業的典型特點。現如今的中國企業成長環境已經相對成熟,企業經營模式已經趨于科學穩健,經營理念上更加追逐持續性的增長、規模化的運營和多元化的發展。這樣依賴,單項的服務需求應對和人力資源外包模式已經不再能夠適應這些企業的發展需求,更多的主動性市場預測,以及適應于規模化、集成化的產品性服務成了這些企業的首選方案。
2 :甲方市場的自主可控舉措
隨著中國本土化的IT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乙方產品化、規劃化運營模式的推進,有些先見之明的大型甲方早早的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測試中心和運維中心,為企業的發展運營構建了適應自身需求且易于掌控的信息系統群組;有些以人力資源外包為主的服務商,也慢慢學會了構建具備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以支撐企業核心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延續。
3 :供應商服務集成代價巨大
集成和數據交換服務是IT供應商和客戶之間最大的挑戰之一。大多數的IT服務供應商已經為與客戶交換數據而執行了自己專有的集成平臺。為了自身集約化運營的效益,供應商之間面向客戶資源的開發是存在著競爭關系的,同時從其自身產品間的集成訴求來看,打造自我的產品生態已然成為大型服務供應商的必選項。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甲方對于集成商和服務供應商控制力上的巨大挑戰。
4 :高效化的IT業務運營已然成為剛需
無論是乙方還是甲方,在考慮企業IT產品和服務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勢必要將科技研發成果進行商業化包裝,做出基于產品或者基于能力的交易,通過規模化和高效化的業務運營,促進企業投資回報的提升,或者保持企業IT投資的保值增值。這就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成果的持續性商業價值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際企業的全球化業務支撐需求
大國格局促使“走出去”戰略責任加重,但信息技術服務的跨域支撐能力尚不成熟,從信息化的戰略對接、資源對接、文化對接、責任對接的角度,都缺乏總體的策略部署。
1 :走出去的企業需要跨域性IT的業務支撐
國家的“走出去”戰略,讓國有企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化競爭的壓力和危機,有統計數據證明90%的央企因為經營能力、管理能力、人才戰略、IT支撐、文化適應等問題,導致海外投資大量虧損。我們對比很多來到中國投資的500強企業,跨域性的業務運營、資源管理和風險防控,無一不跟隨著背后強大且成熟的IT服務支撐。很顯然,規模化和協同化的發展必然需要借助于高效部署的信息化服務來實現。其背后需要既懂管理、懂運營、懂外語的IT高階人員的支撐,也需要適應各個地域的本地化服務的合理選型和集約化管理能力的支撐。
2 :自強的民營企業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的投資
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服務的跨域發展,成就了諸多自強的民營企業,他們從運行效率的角度,大量的應用新興技術和網絡服務,構筑了強大的業務支撐體系,實現了最大化的市場覆蓋和轉化效率。但這種能力,往往是民營企業通過長期的摸索自建的能力,尚未轉化成一種公共的商業化的服務資源。
3 :乙方的業務發展格局有所限制
傳統IT供應商業務發展規劃和甲方的業務發展需求往往是不相匹配的,走出去的甲方的跨域級的服務支撐,對于多數國內的乙方來說,尚屬一個遙遠的夢想,而實力強大的中國服務商從國際化服務運營和資源整合的角度也是缺乏經驗的。這種保守的業務拓展能力就導致了普遍性的國際化業務支撐的短板。甲方在沒有成熟方案的前提下,國際業務的拓展自然同步受阻。
▌戰略外包管理的必要性
無論是從信息化投資角度,還是從信息化執行力的角度來看,上述的種種現象都已經讓企業足以建立戰略外包管理策略,來匹配業務發展對于信息技術服務的支撐需要,同時讓信息化的投資更為合理有效。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