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4IT作為一科學的信息化管控和治理機制,它之所以能夠帶來極高的指導價值,原因就是其擁有一套完整的架構模型。這讓其在為企業的信息化治理和管控提供指導時,能夠按照標準規范的操作流程來執行。那么IT4IT到底有哪些模型呢?對此,中培偉業的陳老師對IT4IT的相關模型進行了詳細介紹。
陳老師是中培《-企業信息化審計與治理管控(IT4IT)》專制培訓講師。他指出,目前IT4IT 主要有服務模型、信息模型和功能模型和整合模型四大類。他現在在這里主要介紹其中的服務模型。
陳老師指出,對服務的業務和技術屬性沒有清晰的了解,便無法確保持續達到期望的結果和應用最佳的采購戰略。服務模型構建于架構中,用于獲取、連接和維護這些服務生命周期的屬性,描述服務生命周期的進展。
傳統的IT生命周期都圍繞著項目開展,用于管理技術性部署。因此,計劃、構建、運行生命周期是大部分IT組織所采用的生命周期,只有極少部分的數據采集和維護是為了服務。而新模型的提供者/代理模型則把重點放在服務作為主要的IT交付并需要更好的靈活性、速度和適應性。以服務為中心的生命周期框架是一個支持持續評估投資組合、外包和集成組件,并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連續循環。這需要更好的控制與其各個階段的服務相關聯的數據。
另外,傳統的IT往往把重點放在交付或實施的技術資源上,以服務為中心的IT必須側重于去平衡履行和消費服務以及整合和交付技術組件與資源上。
將服務模型的不同抽象級別綁定在一起的結構稱為“服務模型骨干”(如圖9所示)。服務模型骨干提供了數據實體、屬性和它們之間的必要關系,來確保服務從概念到實例化再到可消費的端到端可追溯性。這表示使用這種數據驅動、基于模型的方法將確保所需的即為實際交付的,或換句話說,所提供的就是消費者所期望的。進一步說,它允許IT組織有效地利用服務為中心的方法來創建和包裝交付物。這需要跨資源和能力域來創建服務,如基礎設施、應用組件、數據庫、中間件、監控、支撐等服務組件。這使該組織能夠提高他們的速度和一致性,通過更高的更有效的方式重復使用現有的服務和接受新技術,如容器云和微服務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