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分析領域,用戶調研可以說是其中的關鍵環節。用戶調研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者有什么區別呢?具體如何區別?中培偉業《需求分析與管理最佳實踐》培訓專家李老師作為行業專家李老師在這里進項了詳細介紹。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一般多用于產品的1、2階段,常用的方式包括,用戶訪談、無領導小組等,具體的操作方式我就不做具體介紹了,網上會有一些詳細的操作方法,這里我想要說的是在進行定性分析時,我們需要具體的點,在進行定性類型的分析時,首先我們要記住,千萬不要相信你的用戶,很多時候,由于詢問的方式不對,用戶會因為心理防御機制,向你提供不真實的答案,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用戶客觀行為,詢問用戶客觀性問題?舉個例子,你用過什么樣的相機就是一個客觀性問題,用戶給你的是客觀性答案,而如果你問,你認為某某手機怎么樣?這是一個主觀性問題,很多時候,用戶為了表現自己很聰明不會給到你真實的答案。了解到用戶的客觀行為后,請立即詢問用戶客觀行為后的客觀原因,如此往復,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
定性分析人數一般5-8人,當然,每個人都必須是代表一類用戶。如果調查的是一類用戶,那結果是完全沒有多少意義的。
定量分析
說到定量分析,大多情況下時使用問卷進行調查,而且樣本量在1000以上,才是有意義的。還有在進行定量調查時,需要先做好定性調查,保證在每個問題中遺漏重要選項。
補充:在小型創業公司,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收集到這么多樣本的話,可以采A/B測試等成本比較低的方式。
業務發展的要求
公司會根據自身業務的發展,產生一些需求,一般情況下,產品在拿到這類需求時,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需求往往是表面的,產品經理需要詢問對接人,做這個需求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想通過這個需求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與該項目的總負責人對接,這樣能夠得到比較真實可靠的答案。確認這些有什么好處呢?首先,可以防止功能發生偏移,因為你并不能保證提過的需求有很準確的將公司的想法描述出來,所以確認這些,可以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其次,這些需求未必是最合適的方案,產品經理在了解了目的以后,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跟對方提出更優的建議,這樣也能向對方體現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
產品數據分析
這種方式也要求先上線產品,從而才能收集產品的相關數據,比如常規的訪問瀏覽數據,這個可以通過專業的統計工具來收集,如Google
Anlystic、百度統計、站長統計等等,再有用戶的訪問數據,包括瀏覽痕跡、點擊痕跡、在每個頁面上的瀏覽時長,整體的瀏覽順序等等,這些需要預先埋點,等于說必須要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后期的這種數據收集的需求,從而為后面的數據分析打下基礎,否則獲取不到數據,何談分析呢?有了數據之后還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產品經理要稍微知道一點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知識,能夠從數據當中尋找關聯,發現關系,從而得出結果。
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可以從產品的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視覺層5個方面入手,每個產品經理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在不同層面展開不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