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社會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再互聯網件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伴隨而來的是互聯網的規模越來越大,對企事業單位運轉和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深遠。中培課堂《企業信息化審計與IT管控最佳實踐》專家郭老師指出,我國信息化目前所處的階段缺乏的并不是先進的技術與設備,而是IT管理理念和方法。目前我國的IT治理還處在探索和不成熟的階段,關鍵點是在標準化上沒有達成共識。他認為當各級業務領導人以及董事會在IT治理標準上達成一致后,剩下都是技術問題,并不難處理,包括流程、人員、投資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關鍵核心是在標準化方面需要達成共識。
而且企業在進行IT治理標準化時,關鍵是找準切入點,因為每家企業的切入點會不一樣。原因每個企業的狀況各異,有些是問題是出在管理體制上,有些是業務部門和IT部門的溝通體制上。表面上看好像都和IT部門有關,是IT部門的事情,其實是管理體制以及流程的問題,需要從公司治理層面解決,這時的標準化制定就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合作了。所以,IT治理要求IT制度要具備一定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要建立標準的流程,還要建起一套監控機制。
目前,雖然每個人都越來越意識到IT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這件事情到底應該怎么去干,由于沒有知識體系、沒有管理規范去遵循,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基于標準化的IT治理會使到我們的IT管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比如規范化的制度管理體系、標準流程的管理體系、標準的運維體系和標準化的技術體系等。通過標準化操作和標準化流程來布置信息基礎架構,就能建立合理的IT治理結構和治理流程來指導和控制IT投資、收益及風險,改進IT服務質量,避免信息技術重復投入和開發,從而保護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特別是股東的權益。
因此,IT治理標準化不僅完善了企業對信息的內部控制,還在更深層面上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減小信息化和透明化所導致的不一致利益沖突所造成的成本。另外,IT治理的執行機制是IT治理的核心環節,而IT治理執行是一個協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與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互動,需要企業各個成員的配合。當企業IT治理建立了標準的協調機制,才能很好的協調好企業內各部門或各員工的利益,才能保障IT治理工作的貫徹執行和順利實施。
IT治理標準化是IT治理的組成部分,通過規范、公開的操作流程進行IT預算、投資決策、系統規劃、項目管理、運行維護等,可以使IT治理的風險透明化,便于及時調整策略、規避各種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建立標準化的IT治理流程規范制度是勢在必行的。因為IT治理涉及法律、規章、行政管理及技術各個層面,當它從制度層面規范和標準化了信息技術的管理模式后,既保證了信息技術在法律、規章方面的依從性(compliance),也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業務的一致性(alignment),同時規避信息化過程中的風險,確保實現企業的信息技術的戰略目標。
而且,IT治理標準化后可將管理流程落實到細節處。因為對于每個業務流程,IT規劃委員會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其一一梳理清楚,再把與IT接口的部分抽出來,制定一套完善的IT標準來管理這些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流程標準化可以帶來可預測性和效率,就像麥當勞做漢堡的流程一樣。目前在這一領域已經有多種成熟的標準化標準及最佳實踐,比如IT4IT。總之,制定IT治理規范化和標準化,是提供了一種新范式,它使到IT治理實施不再是紙上談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