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已經誕生時間已經不短了,但是直到最近才開始受到重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滯后性呢?中培偉業《微服務架構設計與最佳實踐》培訓專家胡老師從整個互聯網發展趨勢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答。
胡老師指出,微服務架構受到重視與互聯網整體的改革走勢有密切關系,而當前,互聯網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型趨勢:
第一,以職能為中心轉向以用戶為中心。我們過去的信息化更多的是依照部門職能,有什么樣的工作內容,有什么樣的流程,然后去做系統。下一步的信息化更多的是以用戶為中心。為什么是以用戶為中心?我們要看用戶到底需要什么,在什么樣的場景下需要什么樣的信息支持。過去我們只在內部做很多系統,其實用戶體驗也非常的不好,用戶需要的東西也沒有。
第二,從流程驅動轉向數據驅動。過去都是看業務流程是什么樣的,流程中間需要什么樣的數據來支持。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這些數據的產生,根據數據的分析判斷或者驅動新的流程,所以新的應用場景是由數據來驅動的。
第三,從事后錄單轉向現場數據自動采集。過去的信息化都是靠人工輸入,發生的業務就輸入一些信息進去。今后由于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實時數據的采集,我們做好實時的在現場的采集,反而不需要人工做采集、手工錄入。
第四,從封閉系統轉向開放系統。過去的系統都是封閉式的,開發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開放、沒有考慮到互聯或者被誰調用。今后的系統開發出來,應該是微服務的方式,它是暴露API,某個系統不需要知道被誰調用、被調用多少次,該系統在開發時就做到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暴露API。
第五,從單機架構轉向分布式架構。總體來講,過去的信息化都是基于單機的架構,俗稱叫IOE架構,在單機上做的整個基礎設施,包括上面的應用、數據庫都是基于IOE結構寫的,下一步要轉向分布式。分布式是從基礎設施一直到應用都要做到分布式。為什么要轉向分布式?是因為要做到彈性可擴展,滿足大量的并發、交互和大的用戶量和數據量。
第六,從中心化治理轉向去中心化自治。過去的信息化走到今天,到SOA這樣一個階段大家知道仍是中心化治理的階段,依靠總線來做交互、路由;下一步在微服務的模式下是事件的驅動,服務之間他們如何去被調用、如何去走流程是通過事件驅動的,而不是中心化的思路做治理,更多的是去中心化的自治。
胡老師最后總結道,這六個轉型趨勢正是微服務架構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