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是IT企業乃至所有行業的企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中培課堂《IT項目管理最佳實踐》授課專家王老師就項目管理基礎體系認識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 總體認知
何項目管理呢,那就是求勝!求勝是何含義呢。歸納下來可以分為如下方面:大求小、遠求近、繁求簡、險求易,進而達到死求生的目的。如何來使項目求勝呢,靠項目管理。那,什么是項目管理呢,法。法合其事,彼自出之。說明,項目管理方法應該適用于項目的需要。所謂兵因敵而制勝,水因勢而流。我國古代孫子兵法中,注重兵者,道、天、地、將、法也。從這個角度,我們來剖析一下項目的要素:
1、道:何為道,勝兵之道,必取高陽之地。認為道,應屬項目建設之總體目標、總體期望,諸如業務需求、市場需求、商業需求等。
2、天:天者,約束也。諸如時間、成本、質量、技術標準與規范等等。
3、地:死亡之地,不可不查也。歸納下來,可以用戶需求。因為用戶需求,最注重用戶訪談、調查等策略了。它的法則,就是隙則存其害、周則存其利。因此,追求,盡可能進行完備之需求捕獲。
4、將:將者,責任人。項目應有一個明確之項目經理,努力追求項目的實現。
5、法:項目求勝之法,輸入為道天地,輸出為勝。如何來做,法者,勝兵之法不可先傳。希望大家要懂得項目管理傳統方法,只可用來參考,不可用來僵化遵循。
二、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立項為約
兵馬未動,合約先行!信息系統項目可以分為訂單型項目和非訂單型項目。但是,無論哪種項目,均應堅持走合約委托的道路。
對外,甲方采取外包委托,自然采取固定總價合同、工時單價合同、成本與補償合同等模式。這種方式,對于承包方來講,定然屬于訂單模式。
然而,作為企業信息化中,邊建邊改、邊改邊用的IT建設模式呢?認為這種方式,并非屬于項目型建設方法,而應屬于任務型。這種任務型,建設散漫、效率不高。所以,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為了走集約化、低成本建設道路,也需要走立項模式。
對于軟件研發公司,隨著市場需求驅動,進行產品研發之時,為了超越競爭對手,更加高效地為市場提供優秀產品,也必須多快好省的進行研發立項。
因此,立項為約適用于多樣化的項目形態。
再論,從甲方角度,依據PMBOK體系,立項為約主要包括項目立項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并以之為依據進行項目立項評估,并形成項目章程,有助于改善IT建設投資回報效果。
三、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需求為準
Rational 把需求定義為“(正在構建的)系統必須符合的條件或具備的功能”。著名的需求工程設計師 Merlin Dorfman 和 Richard H. Thayer 提出了一個包容且更為精練的定義,它特指軟件方面 - 但不僅僅限于軟件: “軟件需求可定義為:用戶解決某一問題或達到某一目標所需的軟件功能。系統或系統構件為了滿足合同、規約、標準或其他正式實行的文檔而必須滿足或具備的軟件功能。”
需求為準,包括但不限于:
項目計劃過程:需求是項目計劃的基礎
跟蹤控制過程:監控每項需求的狀態,以發現設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要求
變更控制過程:需求文檔確定并制定基線后的變更都要通過確定的變更控制過程來實現
系統測試過程:需求是測試的重要參考文檔編制過程:需求是編寫文檔的重要參考
系統構建過程:需求決定模塊設計,模塊設計是代碼實現的依據
歷數,走訪的近200家客戶企業,認為需求為準,應堅持需求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道路。
何為準字訣,兵法中講,應為以正合、結其誠之事務。所以,需求為準,可以理解為溝通無止境、共識促發展。共識在,需求基線價值在;共識不在,需求基線價值不在。
四、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計劃為綱
死生之地,兵家必爭。需求為準之后,堅持謀定而后動。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因此,必須做好項目之開發計劃。如下為,項目計劃之形成過程:
1、WBS分解,共敵不如分敵,達到大系統做小,小系統做專
2、識別風險、建立風險清單和風險應對計劃:做到備而后當,剛柔相濟
3、作業分解、依賴關系建立、工期確定:先后之法
4、形成進度計劃、找到關鍵路徑和浮時:知路徑之優先
5、掛接資源、發現瓶頸資源,做資源優化:知資源之重保;向關鍵投、向自由要!
6、形成成本預算:為將之道,必知其用,役不可再籍、糧不可三載!
7、初始基線生成:計劃為綱形成!
計劃,兵家之法也。當世并無決勝之法,也即勝兵之法不可先傳也。因此,項目開發計劃必須“以奇勝”,要適用于需求之特征。目前已有之瀑布法、原型法、增量法、演化法、快速開發模型、敏捷方法、迭代方法等等,均有所適用性。
五、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以人為本
以人文本、上下同欲則勝,可與之生、可與之死、不畏危!
項目經理如何打造一支運行良好、高績效團隊呢。從團隊角度的管理策略包括:
首先針對單一一個團隊的責任人角度,項目經理應該學會從任務型管理、角色型管理、價值型管理、關系型管理、社會歸屬型管理。從人的角度,六個字:選、定、育、用、留、通。
選字訣:需要做人力資源計劃,常用職責分配矩陣,其目的設計勝任力模型。何為勝任力模型?勝任力表示預期人員技術水平>工作包之技術需求。
定字訣:此乃人力資源計劃得到批準之后,項目經理要打造一種面向目標的承諾模型。管理學稱之為MBO管理。任務分配為什么應回收成員承諾呢,這里存在執行力之離場原則、猴子原則、3L法則、YCYA法則。大家慢慢體會吧。
育字訣:打造團隊協同。彼得杜魯克先生,在管理者的職責與使命一書中有所闡述,不再贅述。
用字訣:推行績效用人。如何為員工分配績效,確定適用之績效指標。這是用人之根本。當前,績效管理主要分為面向目標的績效考核模式與面向過程的績效考核模式,此乃XY模式。
留字訣:如何持續保持高績效呢?安人安心!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有效激勵也。但如何授予項目經理適當的權限,卻是與企業大研發或大信息化環境相關。
通字訣:有效溝通也。溝通是團隊化的必然保證,溝通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團隊之協同效果。
如大家以人為本:選定育用留通!六素齊用!
六、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績效為證
以曲制,項目執行過程中,應堅持階段性績效評審。取之于勢而不問責任于人。階段績效評審,是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重復的過程。項目階段績效評審的目的是使項目按時、不超預算、符合規格地完成,這是通過:
1、驗證為項目建立的基線
2、關注于監控、分析和比較項目預測的計劃結果和實際結果
3、識別延誤目標實現的偏差
4、對計劃實施及時調整并采取預防措施。
綜上所述,歸根到底是對項目執行過程進行量化管理。如何進行量化管理,歸根與一曰度、二曰量、三曰稱、四曰術。何為度,考核之績效指標,當前主要包括PV、EV、AC三個。何為量,利用PV、EV、AC所進行的考核對象,包括SV系列、CV系列。具體請參見PMBOK。何為稱,階段評審。何為術,持續計劃更新之法也。
因此,績效為證應堅持走以曲制、階段績效評審,堅持走持續計劃更新的道路。動中求靜,以靜制動!
七、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變更為控
變更為控,主要靠兩條腿走路:
一、項目變更控制系統,統籌需求、范圍、時間、成本、質量與資源、收益等多要素之間的相互平衡。從項目經理角度,項目經理應該做好:
(1)建立項目團隊的變更控制流程
(2)組織干系人對變更的風險及影響進行評估
(3)負責與CCB(變更控制委員會)進行溝通,CCB負責批準和拒絕變更申請。
(4)CCB必須包含客戶方的決策人士,項目經理,項目經理的領導,關鍵技術人員,測試負責人,SQA等,以5-7人左右為宜。
(4)發生變更等活動必須由CCB以會議形式批準。
(5)CCB對整個項目有最高權力(不僅負責需求變更,還負責聽取項目經理匯報、關鍵評審等重要決策),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與會者。
(6)修改項目基線,與所有干系人就變更進行溝通
在此過程中,應盡可能堅持做到五個堅持:
(1)堅持統一書面描述:采用標準化模板書寫
(2)堅持事前影響分析:剖析誘發緣由,判斷變更價值
(3)堅持整體出發、專題落實:判定可能對進度、成本、質量投入、團隊績效等的影響
(4)堅持集中協商:雙方應定出代表,對需求變更定奪,注重共贏
(5)堅持流程處理:使變更受控,到達這一步時,可嘗試引入需求管理信息系統。
二、變更技術管理系統,也即配置管理
引入配置管理員崗位,確保需求基線在權限系統下受控修改。
八、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質量為出
質量為出=質量規劃+質量保證+質量控制
1、質量規劃的目的是:
識別項目及其產品的質量要求和/或標準,并書面描述項目將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和/或標準的過程
2、質保的目的在于:
在軟件開發團隊中,由于質量被視為軟件產品的生命,而始終被人們所高度關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軟件產品卻時常陷入質量低下的旋渦,總是不盡人意。究其根源,在于這些軟件產品對其質量內涵的把握,僅僅停留在減少軟件運行錯誤、加強軟件測試、避免軟件缺陷的一般性層面,而對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全過程質量管理,缺乏總體架構。
3、質量控制的目的在于:
質量控制就是利用測試工具按照測試方案和流程對產品進行功能和性能測試,甚至根據需要編寫不同的測試工具,設計和維護測試系統,對測試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執行測試用例后,需要跟蹤故障,以確保開發的產品適合需求。
九、 項目管理八步一法之收尾為終
如何做好項目收尾呢?
項目收尾=產品收尾+合同收尾+管理收尾。
其中產品收尾主要通過質量為出作為基本手段。
管理收尾:是項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階段,對其有效管理有助于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正確決策,通過分析影響項目成功/失敗因素分析,為今后項目管理積累經驗。
合同收尾:合同期滿,并且對合同的執行結果進行了驗收與確認,還要將合同的正、副文本以及補充協議、備忘錄、更改記錄等文件進行整理、編號、存檔,一方面為合同后期的服務、擔保等活動保留依據,另一方面也為將來的項目執行時需要尋找分承包商、定價、合同談判、執行、驗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