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務管理領域這幾年受到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和重視,中培偉業《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ITIL)》培訓專家蒲老師通過研究發現IT服務管理目前存在兩個特點,第一,信息化工作已經從以前大規模建設階段進入到了深入、整合應用的階段,如何用好,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第二,整個IT服務管理工作當中大量考慮到外包,如何管理好外包商, 是我們作為政府部門、甲方單位所應關注的問題。 基于以上兩個特點,甲方單位現在角色要進行轉化,從執行層面轉變為管理層面,從以前的管理角色要上升到決策角度,這樣的角色轉換需要我們配備相應的管理能力。這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包括甲方單位和運維商都非常關注。作為乙方,IT提供服務商而言,如何進行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的IT服務管理,已經成了非常關注的問題。
通過這樣幾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信息化的發展階段,已經逐步由大規模的建設轉到了以應用為主的運維階段。針對運行維護,現在各單位依舊存在諸多挑戰,沿用建設時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與現階段的管理需要已不相適應。
第一個挑戰IT和業務無法充分融合的問題,如何使信息化真正能夠帶給業務價值,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
其次,很多單位對運維工作的定位面臨很大的挑戰,很多企業對運維定位不準確,包括運維的界面的劃分都很難達成共識。
第三個方面是建設轉運維的問題,很多單位,包括銀行、電信業,基礎設施管理好沒有問題,但是涉及到應用運維就很頭疼。因此,在建設轉運維階段如何做好,也是大家非常頭疼的話題。很多領域,很多行業,開發、建設、運維部門協調起來是非常大的挑戰。落實到政府,我們看到,政府單位的信息系統建設由一家外包商來做,但是如果運維轉到另外的外包商就是很大的挑戰,那么如何去做這方面的工作呢?如果是一家建設、另一家運維,這樣的風險如何最小化,這些話題都是是大家非常關注的。
再次,業務需求模糊和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業務部門需求不斷,人力資源短缺,業務需求不穩定,業務需求沒規范化的管理。
第四,外部合規性的要求,也是大家頭疼的話題。作為銀行業和美國上市公司,要符合國外Basel II和SOX的要求,還要符合國資委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奧運保障的要求,十七大的要求等等。可見,我們是非常被動的,那么,我們是否能夠建立以不變應萬變的機制,是否可以把這套管理體系建立起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變被動為主動,建立規范化的管理控制體系。目前我們正協助財政部建立這套規范化的管理控制體系。
第五,運維模式選擇和運維外包的管理。很多單位的運維是分散和低效的,對外包商的管理等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沒有一套有效的方法把外包商管理起來。
第六,運維費用的問題,大家也很關注。比如說很多單位要做專業化的運維,想去外包,但是沒有經費,因為從財政級這方沒有預算的口徑,沒有辦法申請這筆錢。以前我們從專項經費,辦公經費中擠錢來做運維工作,但是隨著建設大規模完成之后,到了應用階段,這個錢是很難擠出了。去年我們就協助北京市政府專門做這方面的工作。
第七,IT績效。大家做了大量默默無聞的工作,不出事情還好,出了事情就找IT,IT效益、價值如何體現出來,這也是關系大家切身利益的話題。
蒲老師認為,類似的問題和挑戰還有很多,歸納起來,80%的問題是IT管理和機制的問題。
中培偉業作為國內一線的IT教育品牌,一直十分重視IT服務管理在我國的發展。中培偉業《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ITIL)》就是針對該領域進行的實踐操作和認證培訓打造的精品課程。下一期的《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ITIL認證)》公開課培訓將于9月26日—29日在美麗的城市 上海 舉行,希望廣大學員積極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