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開始做數字化之后,如何衡量結果?關鍵數據指標是什么?不同階段不同企業的指標完全不同,如果企業領導層對這件事情沒概念、沒標準,會影響數字化落地的節奏性。
從業務分類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工作可以分為兩大類:數字業務以及非數字業務(傳統老業務)。
從工作分類的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工作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運營以及數字化決策。
只要把這兩個分類三個方面的數字指標都制定清楚了,那么對數字化轉型的衡量就全面了、準確了。
我們撇開諸如生產力、使用率、自動化程度、智能化程度、客戶滿意度等等衡量指標,直擊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本質:
1、在非數字業務上(傳統老業務),衡量數字化轉型成效的結果指標一定是降本和增效。在非數字業務上,主要還是依賴原有業務的邏輯,想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在非數字業務上直接“賺錢”,這是不現實的。
2、在數字業務上,衡量數字化轉型成效的結果指標一定是創收,過程指標則是降本和增效。如果數字業務(創新新業務)最后“賺不了錢”,那么做什么都是白搭。
A)數字化管理方面
降本增效的細節指標,包括人員數量、人員能力,人員投入度、人員效能。人員數量、人員能力不用解釋,人員投入度就是人員有多少時間投入到工作中,人員效能就是有多少有效的時間投入在有效的工作環節中。
創收方面(數字業務上),就是指人員價值。所謂提升人員價值,指在數字世界中,人員已經不只是資源,還是資產,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而通過數字化手段,持續提升人員作為資產的價值,就是數字化管理在創收部分的結果數字指標。
B)數字化運營方面
降本方面,就是人員成本、技術成本。降低人員成本,通俗來講就是將高級人才的經驗和能力“數字化”成模型、流程和工具,初中級人才就可以干高級人才的活,以此來降低人員成本。而降低技術成本就是使用工具的個數減少,工具的復雜度降低,打通數據孤島,挖掘數據價值。
增效方面,就是交付效率、交付環節。提升交付效率,就是增加單位時間的交付事情的個數,減少單個事情的完成時間。交付環節減少,就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減少原有生產環節。
創收方面(數字業務上),就是數字業務收入。提升數字業務收入,就是通過數字技術,將數字業務的收入持續提升。
C)數字化決策方面
降本方面,就是損失值。減少損失值,就是減少由于錯誤決策而投入的資源、資金、時間。
增效方面,就是決策效率、決策正確率。加快決策效率,就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依賴高效的數據處理、直觀的數據展示,加速決策時間。提升決策正確率,就是通過數字化手段,依靠大量、全面的數據輸入、精準的建模分析,給出準確的結果,來支持更好的決策。
創收方面(數字業務上),就是新業務收入。提升新業務收入,就是通過數字技術持續發現新商機,并根據數字技術分析新商機的投入產出,快速決策,快速嘗試,快速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