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治理可以說是企業IT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頂層設計,中培偉業《企業信息化審計與治理管控 IT4IT》培訓專家郭老師指出,當前我國信息化建設中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缺乏科學的IT管理理念;我國IT領導者最大的問題不是缺少經驗和能力,而是缺乏卓越的管理素質和管理方法。
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核心是IT治理機制的建立及IT對業務一致性的支持。IT治理的復雜性在于信息技術對原有組織環境帶來的巨大變革,以及兩者間相互作用帶來的不確定性。在各種新的動力和需求的驅使下,IT治理在國內得到了一定的認可。但是,依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與誤區。很多人盲目追求建設的速度,以提前上線為業績,片面追求在功能上滿足業務的需要,忽視可用性、互操作性、邏輯性等非功能需求,忽視控制和安全的需要。
另外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信息化部門年復一年給業務部門做信息化,這樣發展到當前階段,信息化部門演變成一個較大的部門,或有很多的對支撐業務至關重要的系統要運維,以及很高價值的信息化資產要動態管理,這時信息中心自身也需要進行規范管理,也需要搞信息化。信息化全流程管理規范,其實就是信息化部門的一套規則、方法、工具及實踐。
所謂的IT界人士并沒有如我們像想象中那樣了解相關工作的流程,郭老師提出:如果企業的IT部門并沒有重視企業的流程就是在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在冒險。但與此同時,負責關鍵流程的高管,他們相信自己明白業務流程是怎樣運作的,事實是他們離“明白”還差很遠。這一差距正在引爆流程炸彈,這個狀態很危險,而且這個炸彈馬上就要引爆。企業應當從制度、戰略、規范和標準的高度,重新看待IT的定位、作用和價值。
很多人認為企業信息化建設階段就是“花錢”,事實上信息化是需要通過科學運維來交付投資的效益。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開始認識到運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運維管理規范”和“運維管理知識體系”,他們還是不了解如何管理運維工作。沒有完善的制度與流程保障,信息化就像是建立在沙灘上的萬丈高樓。IT治理首先是觀念確立與推廣,同時涉及組織的機構和流程的變革。制造企業應當從制度、戰略、規范和標準的高度,重新看待IT的定位、作用和價值。
郭老師認為不存在任何拿來就可以復制的IT治理成功實踐,每個行業的IT治理實踐都有其顯著的行業特征。不同組織在背景和文化上的差異也使得各組織的IT治理實踐各有特點。因而,IT治理最大的特點是既有“共性”,又強調“個性”。建造一個信息系統是容易的,讓這個系統有效地運轉起來則是現實的難題。決定信息系統是否有效運轉的因素不是信息技術,而是制度、組織結構、規則與標準,最終是人。所以我們應通過加強IT治理,可以實現組織的業務戰略,促進管理創新,合理管控信息化過程的風險,建立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最終實現IT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