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介紹[數據知識]TOGAF標準9.1—引言(核心概念)的學習心得,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本篇重點討論了:
什么是TOGAF?
TOGAF的架構含義?
TOGAF涉及哪些架構呢?
架構開發方法
交付物、制品和構建塊的含義
企業的連續統一體
架構庫
建立和維護企業架構EA能力
構建良好的架構能力運行環境
TOGAF與其他架構
[內容精要]
什么是TOGAF?
是一種架構框架,提供方法和工具,幫助確認、構建、使用和維護企業架構。是一套可復用架構資產的迭代流程模型。
TOGAF的“架構”含義?
遵循 ISO/IEC 42010:2007 的"架構"定義"一個系統的基礎組織,表現為系統組件、組件之間及其組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對系統設計和演進所開展的治理。TOGAF對"架構"具備兩種含義:
對一個系統的正式描述,指導該系統組件層級實施的詳細計劃;
組件結構及其之間的關聯關系的設計,隨企業發展變化的治理原則和指南。
TOGAF涉及哪些架構呢?
企業架構EA包含,四種架構子域:
業務架構,企業戰略、業務戰略、治理、組織和文化、業務流程等;
數據架構,描述企業數據管理資源及概念、邏輯和物理數據資產等;
應用架構,提供各個應用及其之間交互作用下,支撐企業業務流程的關聯關系的總體藍圖;
技術架構,支持業務、數據和應用所需的邏輯軟件和硬件能力,包含:IT基礎設施、通信、網絡、中間件和標準等。
架構開發方法
TOGAF架構開發方法(ADM),用于開發架構的可復用的流程模型,包括:架構框架構建、架構內容開發、架構過渡設計和架構實施管控等。通常ADM方法內的開發活動,需要以受控的形式,實施一個連續的迭代周期,以保證組織響應業務目標和機會的變革。
預備階段,描述創建架構能力的前期準備和啟動工作,涉及TOGAF的企業特點定制化和企業架構原則等;
階段A:架構愿景,描述企業架構開發工作周期的初始階段,包括:企業架構開發范圍、利益相關者、架構愿景的定義,并獲得推進架構工作的正式開發批準;
階段B:業務架構,業務架構開發;
階段C:信息系統架構,信息系統架構開發;
階段D:技術架構,技術架構開發;
階段E:機會和解決方案,參考之前階段的架構交付物,形成引導實施規劃;
階段F:遷移規劃,確定詳細的實施和遷移計劃,保證企業從當前基線架構轉移到目標架構;
階段G:架構治理,實施架構各階段的監督和控制;
階段H:架構變更管理,為管理達到預期新架構,所開展的正式變更控制程序;
需求管理,對架構開發ADM各階段的需求,開展流程化的管理和審查。
交付物、制品和構建塊
TOGAF針對ADM各階段的工作交付成果,通過架構內容框架為架構內容提供一個結構化的"內容元模型",對主要工作產物進行一致地定義、結構化和表達。架構內容框架,有三種分類描述類型:
交付物,以合同形式約定的項目交付成果,并經利益相關者正式審批、同意且簽發;
制品,描述架構某一個方面的架構工作產物;
構建塊,描述業務、IT或架構能力建設的組件,它可以與其他構建塊進行組合,形成交付架構和解決方案。包括兩種構建塊:架構構建塊(ABB),描述提出的架構能力需求,對解決方案構建塊(SBB)提出相關要求和制定原則;解決方案構建塊(SBB),代表用于實現滿足需求所需的能力的組件。
企業的連續統一體
是架構資產庫中的一種視圖,它提供架構和解決方案的制品,從一般基礎性到組織特定的架構演變的分類方法。包括兩個概念:架構連續統一體和解決方案連續統一體。
架構資產庫
架構資產庫用于將ADM創建的不同類別的架構交付成果,輸出存儲在不同的架構庫組件中。在整個架構治理框架內運行,保持協調一致的輸出,存放在架構資產庫中。
架構元模型,架構框架在組織層級上的裁剪,包含:架構內容元模型;
架構能力,定義架構治理參數、結構和流程;
架構全景,某一時點的架構景觀,反映多重層級的不同架構目的;
標準信息庫(SIB),獲得新建架構所遵守的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選定的供應商產品、組織內的共享服務等;
參考庫,提供指南、模板、特征模式和利用的參考資料;
治理日志,貫穿ADM的架構治理活動記錄。
企業架構EA能力
為有效實施架構過程活動,所需構建的組織結構、角色、職責、技能和工作流程,且將其業務職能落實到位。
架構能力運行環境
企業架構實踐需要建立在運轉良好的架構基礎之上,需要構建等同于其他業務運行單元的業務職能,在考慮ADM過程活動外,需要考慮企業其他業務職能的能力,如:財務、風險、績效、質量...等。明確架構治理體系,開展架構監控活動工作,保持架構活動工作的協調一致。架構治理框架能夠保證業務的一致性,確保可見性、指引和監控,支撐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相關問題。
TOGAF與其他架構
企業架構框架需要考慮的兩個關鍵要素:架構活動應定義產出的交付成果;描述架構活動采用的方法。
由于TOGAF的一般性和通用性特點,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環境對其范圍內的交付成果進行集合特定。所以,架構師應基于TOGAF的框架進行裁剪和調整,將其ADM方法與其他的標準框架方法進行綜合和協同,如:ITIL、CMMI、COBIT、PRINCE2、PMP、MSP等,幫助企業獲得更大的業務機會和核心競爭能力。
[觀點解讀]
本篇對TOGAF的核心概念進行了介紹。重點涉及:TOGAF的定義、TOGAF的核心架構、ADM開發方法、架構交付物、企業連續統一體、架構資產庫及企業獲得架構能力的架構治理管控內容,最后是TOGAF與相關其他理論、框架的綜合協調。
TOGAF框架明確地給出了,基于企業需求管理為核心的整合業務和IT的構建模型,并運用協調一致的共識化流程,開展基于獲得業務變革的IT技術支撐,提供方法和工具的支持。并將企業架構治理作為企業新的業務職能領域,開展企業的架構開發工作。是一套通用的架構開發流程模型。
對于企業IT規劃部分,建議大家可以參考:Zachman框架、面向服務架構SOA、戰略對應性模型SAM、關鍵成功因素法CSF、企業系統規劃法BSP、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戰略網格法SG、戰略規劃法SSP、企業流程重組BPR、價值鏈分析法VCA、信息工程法IE、應用系統組合法APA、CSF/SST/BSP結合的CSB、產出方法分析EMA、投資回收法ROI等。
這里強調,企業架構EA以需求管理為核心進行構建,正是反映出IT規劃的本質:沒有適合企業業務需求的IT規劃,猶如無根之木,其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業務需求分析部分,請大家參考BABOK業務分析知識體系指南,后續也會推出相關系列知識。
[問題]
Q1:TOGAF企業架構框架與其他架構進行綜合協同時,應如何構建相關的方法論整合呢?
Q2:關于企業數字化轉型,應重點考慮哪些方面的方法論體系、框架、工具和方法呢?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CDO首席數據官”,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