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而有著“數字經濟時代石油”之稱的數據,如今已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我國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50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1.5%,位居世界第二位。
數據資產和普通資產相比,在確權、評估、評價和管理模式上有著很大的差異。當前數據要素、數據資源、數據資產、數據產品等概念使用較為混亂,存在不規范、不統一的問題。因此明確數據要素、數據資產的概念和邊界、識別數據資產的權利和權屬特征、確定數據資產的價值和評估路徑等方面政策和標準的出臺,以及數據資產領域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對于實現數據資產入表和數據要素的內在價值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2024年1月1日起,財政部制定印發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以數據資產計入財務報表為起點,數據價值將通過數據創新應用、數據流通交易等方式,有效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人工智能和信息大爆炸時代,數據資源作為企業不可或缺的發展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可重復組合和利用的無形資產,如何做好數據安全、數據有效利用、數據價值評估等工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公司未來的決策和發展。數據資產是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
行業背景-國家關于數據要素及數據管理政策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 的意見》 、《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等重要文件的對外發布, 將數據要素資產化、市場化推向新的高度,對激發數據要素的內在作用,促進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加快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多項政策的出臺,不僅凸顯了國家對數據要素的高度重視,更是在戰略高度上強化了完善數據要素屬性和市場流通性的重要意義,明確了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改革任務,堅定了產業界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