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一(25分)
閱讀下列說明,回答問題1至問題3,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
一個信息系統集成項目有A、B、C、D、E、F共6個活動,目前是第12周末,活動信息如下:
活動A:持續時間5周,預算30萬元,沒有前置活動,實際成本35.5萬元,已完成100%。
活動B:持續時間5周,預算70萬元,前置活動為A,實際成本83萬元,已完成100%。
活動C:持續時間8周,預算60萬元,前置活動為B,實際成本17.5萬元,已完成20%。
活動D:持續時間7周,預算135萬元,前置活動為A,實際成本159萬元,已完成100%。
活動E:持續時間3周,預算30萬元,前置活動為D,實際成本0萬元,已完成0%。
活動F:持續時間7周,預算70萬元,前置活動為C和E,實際成本0萬元,已完成0%。
項目在開始投入資金為220萬元,第10周獲得投入資金75萬元,第15周獲得投入資金105萬元,第20周獲得投入資金35萬元。
【問題1】(12分)
請計算當前的成本偏差(CV)和進度偏差(SV),以及進度績效指數(SPI)和成本績效指數(CPI),并分析項目的進展情況。
【問題2】
分別按照非典型偏差和典型偏差的計算方式,計算項目在第13周末的完工尚需成本(ETC)和完工估算成本(EAC)
【問題3】
在不影響項目完工時間的前提下,同時考慮資金平衡的要求,在第13周開始應該如何調整項目進度計劃?
【試題一】參考答案:
【問題1】
pv=30+70+60*2/8+135+0+0=250(萬元)
Ac=35.5+83+17.5+159+0+0=295(萬元)
Ev=30*100%+70*100%+60*20%+135*100%+30*0%+70*0%=247(萬元)
Sv=ev-pv=247-250=-3
Cv=ev-ac=247-295=-48
Spi=ev/pv=247/250=0.988
Cpi=ev/ac=247/295=0.837
因為spi=0.988<1,cpi=0.837<1所以項目目前的進展情況是成本超支,進度落后。
【問題2】
由于到第12周末的時候實際成本AC=295,已經把開始和第10周的投入295萬全部用完了,所以實際上從第13周到第15周都是處于停工狀態。
項目總預算bac=30+70+60+135+30+70=395萬元
典型偏差:eac=bac/cpi=395*295/247=471.76萬元
etc=eac-ac=471.76-295=176.76萬元
非典型偏差:etc=bac-ev=395-247=148萬元
eac=etc+ac=148+295=443萬元
【問題3】
可以通過趕工或并行做法,關注和監控風險,縮短工期,并對成本進行考核,節省成本,也可使用有經驗開發人員替換現在開發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及資源利用率。
試題二(25分)
閱讀下列說明,回答問題1至問題4,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
項目組成員小張根據項目經理的要求繪制了項目A的WBS圖(圖1),并根據工作量對項目的成本進行了分配,見表1。
圖1 項目A的WBS圖
【問題1】(3分)
如果小張采取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請計算A1、A2、A的估算值分別是多少?
【問題2】(10分)
在進行項目預算審批時,財務總監之處在2012年初公司實施過一個類似項目,當時的決算金額是50萬元,考慮到物價因素增加10%也是可接受的,財務總監要求據此更改預算,請根據財務總監的建議列出A1、A2、A1.1、A2.1的估算值以及項目的總預算。
【問題3】(3分)
項目經理認為該項目與公司2012年初實施的一個類似項目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為穩妥起見,就項目預算事宜1,項目經理可以向公司財務總監提出何種建議?
【問題4】(9分)
除了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本案例還應用了哪些成本估算方法?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術還有那些?
【試題二】參考答案:
【問題1】
A1=12+14=26
A2=18+16=34
A=A1+A2=60
【問題2】
物價增加10%,則總預算最高為50*(1+10%)=55萬元;A1.1占原來的1/5,A2.1占原來的0.3,A1占原來的13/30,A2 占原來的17/30,則:各個估算值如下:
A1=55*(13/30)=23.8
A2=55*(17/30)=31.2
A1.1=55*0.2=11
A2.1=55*0.3=16.5
項目的總估算為55萬
【問題3】
項目預算建議:
(1)項目成本預算要以項目需求為基礎
(2)項目成本預算要與項目目標相聯系,必須考慮項目的質量目標和進度目標
(3)項目成本預算應當留有彈性
【問題4】
本案例中還采用了類比估算、參數估計,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術還有確定資源費率、項目管理軟件、供應商投標分析、準備金分析、質量成本;
試題三(25分)
閱讀下列說明,回答問題1至問題3,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
某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經過公開招標,將該市的政務信息資源整合系統項目委托某公司開發,并準備將該系統推廣應用到全市二十個委辦局。由于每個委辦局框架構成、業務功能、界面要求、資源類別等均有所不同,該軟件公司經過討論,決定對一家信息資源建設比較完備的委辦局的需求進行開發和試用,然后再在些基礎上進行修改,為其他委辦局定制系統。
該項目的負責人是軟件公司的劉經理,項目采用瀑布模型開發,項目組成員按分析、設計、編碼、測試進行分工,歷經三個月,進入試運行階段。為了趕工,就對項目開發人員再發工,將試運行的系統版本作為原始版本,在此基礎上開始并行為其他委辦局定制開發各自的政務信息資源整合系統。
試運行的版本在運行中根據用戶的要求,產生了一些功能的變動,開發人員改動代碼,這些改動后的代碼有的適合其他委辦局,有的不適合;而在為其他委辦局開發中,也在根據用戶的要求進行各自代碼的修改。項目進展得很順利,期間,主要開發人員小王和小李因故提出辭職,劉經理向公司申請補充開發人員接替小王和小李的工作,然而由于之前的變更沒有相關文檔的記錄,開發版本與設計和需求的版本對應不上,兩個新的開發人員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編碼,結果導致工期的延誤,而且在交付時出現文檔與代碼對應不上的情況。
【問題1】(12分)
請指出在該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配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問題2】(8分)
結合本案例,請列舉配置項的內容
【問題3】(5分)
經與客戶協商,為確保系統推廣應用順利,劉經理決定加強項目的配置管理,簡要回答劉經理在配置管理方面的主要活動應有哪些。
【試題三】參考答案:
【問題1】
(1)沒有建立合理配置管理流程
(2)沒有制定完善配置管理計劃
(3)未能配置識別與建立基線
(4)未能建立配置管理系統
(5)缺乏版本管理、配置狀態報告和配置審計;
(6)未能嚴格控制配置項的操作權限
(7)缺乏配置庫管理
(8)未能遵守變更控制流程
【問題2】
典型配置項包括項目計劃書、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源代碼、可執行代碼、測試用例、運行軟件所需的各種數據,它們經評審和檢查通過后進入軟件配置管理;
【問題3】
(1)建立合理配置管理流程。
(2)制定完善配置管理計劃。
(3)進行配置識別與建立基線,將一組擁有唯一標識號的需求、設計、源代碼文卷以及相應的可執行代碼、構造文卷和用戶文檔構成一條基線
(4)建立配置管理系統,使用VSS等配置工具。
(5)進行版本管理、配置狀態報告和配置審計;
(6)嚴格控制配置項的操作權限:基線配置項向軟件開發人員開放讀權限;非基線配置項向PM,變更控制委員會(CCB)及相關人員開放。
(7)進行配置庫管理:將配置庫分為動態庫(開發庫、程序員庫、工作庫)、受控庫(主庫)、靜態庫(軟件倉庫)和備份庫4種類型,明確不同類型操作對象及權限。
(8)加強配置項跟蹤,及時反映問題和進一步處理,對不符合進行版本撤回操作。
(9)加強變更控制,嚴格按照變更流程進行相應處理。
(10)加強項目管理重點是配置管理方面的培訓和宣傳。
想了解更多內容請咨詢: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