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管理中,績效測量基準(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line) 主要在項目規劃階段的制定項目管理計劃過程中產生,其核心來源包括:
1. 關鍵組成部分
范圍基準:通過范圍說明書和WBS(工作分解結構) 定義項目可交付成果的范圍邊界。
進度基準:通過進度管理計劃和進度計劃(如甘特圖、關鍵路徑法)確定時間節點。
成本基準:通過成本管理計劃和成本預算 明確預算分配(如成本基線)。
2. 整合過程
在整合管理中,將范圍、進度、成本三者的基準整合為統一的績效測量基準,作為項目執行、監控和控制的依據。
這一基準通過項目管理計劃正式批準并發布,成為評估項目實際績效的標尺。
3. 應用場景
在 監控與控制階段(如通過掙值分析),將實際進度、成本與績效測量基準對比,判斷項目是否偏離計劃。
若需調整基準(如范圍變更),需通過 變更控制流程 更新基準,確保所有相關方對基準的共識。
績效測量基準是項目規劃階段的產物,本質是范圍、進度、成本基準的集成,為項目執行提供明確的目標和評估標準。其核心價值在于將抽象的計劃轉化為可量化的監控指標,支撐項目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