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戰略框架是產品經理常用的競爭分析工具之一,可以通過對行業、市場和企業等因素的分析,幫助產品經理制定市場營銷策略。下面小編整理產品經理波特戰略框架對比表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波特戰略框架是由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種分析產業競爭的框架。產品經理可以使用波特戰略框架來分析所在行業的競爭狀況,以制定更好的產品戰略和營銷策略。
一、波特戰略框架包括五個方面
1、行業競爭對手(Threat of New Entrants):評估新競爭對手進入行業的難易程度,包括市場準入門檻、技術、資金、品牌等因素。
2、供應商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評估供應商對于行業內企業議價的能力,包括供應商數量、產品替代品、交易費用等因素。
3、買家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評估買家對于行業內企業議價的能力,包括買家數量、購買量、產品替代品等因素。
4、替代品威脅(Threat of Substitutes):評估替代品對于行業內企業的影響,包括替代品的價格、性能、品質等因素。
5、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Rivalry Among Existing Competitors):評估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包括市場份額、產品差異化、成本結構等因素。
通過對這五個方面的分析,產品經理可以了解行業內的競爭狀況,并制定相應的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例如,如果買家議價能力很強,產品經理可以考慮通過價格戰等策略來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如果替代品威脅較大,產品經理可以考慮加強產品的差異化,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二、波特戰略框架的價值
波特戰略框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其實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行業競爭態勢
波特戰略框架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分析所處行業的競爭態勢,了解各家企業的優勢、劣勢,從而為制定適合自己企業的產品營銷策略提供參考。
2、制定市場營銷策略
波特戰略框架可以幫助產品經理確定產品的競爭優勢和劣勢,進而制定低成本、差異化或專注戰略,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
3、幫助企業實現競爭優勢
波特戰略框架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和企業制定并執行相應的營銷策略,提高產品性價比、增強品牌忠誠度,從而實現競爭優勢。
4、提高市場占有率
采用低成本策略可以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降低產品成本,進而提高市場占有率。采用差異化策略則可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市場份額。而專注策略則可以聚焦于小眾市場,避免與其他企業競爭,提高市場占有率。
總之,波特戰略框架是一種廣泛應用的競爭分析工具,可以為產品經理和企業提供參考意見,協助他們找到自己在行業中的位置,并形成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以提高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三、產品經理波特戰略框架對比表
低成本策略 | 差異化策略 | 專注策略 | |
重點 | 價格領先 | 獨特性 | 市場細分 |
特點 | 吸引價格敏感客戶擴大市場份額、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 | 聚焦較寬的產品、交付優質產品、建立忠誠的客戶關系獲取市場份額 | 也稱(聚焦戰略)適用于狹小市場,對市場深入認識,有獨特需求 |
目標 | 以價格為優勢、拓展市場規模 | 提供獨特的產品或服務、建立品牌忠誠度 | 專注于小眾市場、追求高增長率 |
優勢 | 提升價格優勢、保持市場地位的方法 | 立于建立客戶忠誠度、差異性產品性能、獲得更高利潤率 |
聚焦營銷和新產品開發工作、具有很高的競爭壁壘、為提高利潤率創造機會
|
競爭力 | 低成本、高效率 | 好質量、高附加值 | 專業化、差異化 |
目標客戶群 | 價格敏感型、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者 | 愿意為更高品質的產品買單、有品味的消費者 | 小眾市場、強烈需求的消費者 |
劣勢 | 利潤低、降低成本影響質量、客戶流向競爭對手 | 必須持續創新,開發新產品性能,吸引客戶。性能不好可能導致市場份額大幅減少 | 依賴單一狹小市場,風險大,容易受到新技術沖擊 |
風險 | 被低價格擠出、技術滯后 | 源頭受限、無法持續差異化 | 過度專注、缺乏多樣性 |
波特認為,這三種戰略是每一個公司必須明確的,因為徘徊其間的公司處于極其糟糕的戰略地位。
這樣的公司缺少市場占有率,缺少資本投資,從而削弱了“打低成本牌”的資本;全產業范圍的差異化的必要條件是放棄對低成本的努力;而采用市場細分戰略,在更加有限的市場范圍內建立起差異化或低成本優勢,更加困難。
徘徊其間的公司幾乎注定是低利潤的,所以它必須做出一種根本性戰略決策。一旦公司處于徘徊狀況,擺脫這種令人不快的狀態往往要花費時間并經過一段持續的努力;而相繼采用三個戰略,波特認為注定會失敗,因為它們要求的條件是不一致的。
四、如何選擇合適的戰略
企業在選擇波特提出的三大戰略(低成本、差異化和專注)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行業競爭狀況
企業需要先了解所處行業的競爭狀況,包括市場份額、產品價格、客戶需求等因素。如果行業競爭激烈,那么企業可能需要采用低成本或差異化策略,以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2、企業資源和核心能力
企業需要評估自身的資源和核心能力,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以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實現低成本、差異化或專注戰略。
3、目標客戶群
企業需要明確目標客戶群體的需求和偏好,以便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采取不同的戰略。例如,要滿足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采用低成本戰略;要滿足重視產品品質和服務的消費者需求,則可以采用差異化戰略。
4、經營成本和收益
企業需要仔細分析實施不同戰略的經營成本和收益,評估實施不同戰略的風險和收益,并確定是否可以實現預期的市場占有率和收益。
5、市場趨勢
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和趨勢,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如果行業競爭加劇或新技術的出現,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和調整已經制定的戰略。
綜上所述,企業在選擇波特提出的三大戰略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行業競爭狀況、企業資源和核心能力、目標客戶群體、經營成本和收益以及市場趨勢等,以便選擇最適合自己企業的戰略,并實現市場占有率和收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