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對數據交換系統架構進行簡單介紹。
一個數據交換系統由專用服務器(集群)和物理存儲構成,并通過傳輸工具和提供方應用系統、接收方應用系統進行連接。數據提供方應用系統負責將文件(源文件)傳到數據交換系統的物理存儲上,由數據交換系統檢測源文件是否到達并進行內部處理(轉換、校驗),在物理存儲上生成結果文件,最后由數據交換系統將結果文件傳給接收方應用系統。
集中式數據交換系統邏輯架構如圖10-3所示。
集中式數據交換系統一般包含以下功能模塊(數據交換系統的功能性需求):
(1)數據交換存儲通過接人區目錄與接出區目錄,向外提供整個集中式數據交換系統對外的數據接口,分別用于接收方和提供方應用系統發送的待處理文件,以及發送處理結果文件給接收方應用系統。處理中間結果可存放在結果存放區。當集中交換規模較小時,數據交換存儲可以使用對應服務器的本地硬盤,由本地文件系統管理;當集中交換規模較大時,數據交換存儲可以使用邏輯共享存儲(如分布式文件系統存儲節點服務器上的存儲)或物理共享存儲(共享的SAN存儲盤機,需要使用共享文件系統管理,典型產品包括IBMGPFS、昆騰Stornex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