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云計算定義
由于云計算涉及技術的多個方面和產業發展的多個環節,不同的組織和企業從各自的角度給出了云計算的定義。維基百科認為:“云計算是一種將規模可動態擴展的虛擬化資源通過Internet提供對外按需使用服務的計算模式,用戶無需了解提供這種服務的底層基礎設施,也無需去擁有和控制。云形象地代表了Internet網絡,即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NIST)提出的云計算的定義為:“云計算模型能以按需方式,通過網絡方便地訪問云系統中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程序和服務)”。同時它以最少的管理開銷及最少地與供應商的交互,迅速配置、獲取或釋放資源。中國云計算專家委員會的專家認為:“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
本書認為:“云計算”是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和商業模式。通過虛擬化等技術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自助管理運算、存儲等資源能力形成高效資源池,以按需分配的服務形式提供計算能力;且可通過公眾通信網絡整合IT資源和業務,向用戶提供新型的業務產品和新的交付模式。
云計算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和實現模式,使得計算資源成為向大眾提供服務的社會基礎設施,將對信息技術本身及其應用產生深遠影響,軟件工程方法、網絡和終端設備的資源配置、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等,無不因云計算而產生重要變化。與此同時,云計算也深刻改變著信息產業現有業態,催生了新型的產業和服務。云計算帶來社會計算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和計算資源獲得的便利性,推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迅速發展,將更加有效地提升人類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